铁壶知识与赏析

铁壶知识与赏析

                              载自:盛虎堂网

刚接触铁壶时,每一个人对铁壶的见解观点与接受度均有不同,其最大的差异原因就是在于因人而异的艺术性认知,与高品味讲求及独到的鉴赏力等因素。到底怎样的壶才能称得上是好壶呢?一般而论,只要具备【精】【巧】【美】【好】【稀】等的要素之一者,即有被收藏的价值。当然铁壶美丽的要素,能同时具备的项目愈多,愈丰富愈美。这是一个极其简明扼要的参考方法,今日为求具体印证铁壶之美相关经验法则,随罗列以下十三项要素,推荐给海内外同好分享参考。
一、壶之特殊造型
   
壶的造型一般依形制分类而生,但亦有罕见稀有的壶形,是因为铁壶釜师的某种独见或其特殊涵意要求而被创作出来。例如:【尚方壶】【棋人之壶】
二、落款
   
壶的落款可知其来历、出处、堂号、作者、年代等。一般而言有明确落款的铁壶在收藏价值上较元争议性,但仍须注意同一年代、同一堂号、同一作者其铁壶的工艺精度与细致度,也可能有极大的差异,此点对于收藏使用铁壶者不可不察,应慎选之。另有一种无款之款-即无任何落款,不知出处、作者为谁,却美丽优雅大方、款款动人,这也是值得珍藏的要项之一。
三、以文字观赏取向
   
铁壶文字一般以汉风诗词居多,例如:花落飘风只。其间亦有大和俳句、汉诗行草、处世哲学佳句、人生必读座右铭等。例如:高风亮节,勿临渴而掘井,莫贪意外之财,戒多言言多必失等。铁壶有以文字书法之美取向,亦有以文字内容涵意抒发为要,其实只要文字美,意境佳,都是值得好好珍爱品味的。
四、以美丽图案取向
   
铁壶壶体的图案,大多以植物(松、竹、梅、柳、枫、桐、花卉、牡丹等),风景(山水、庭林、八景、山居、海川、社寺等),动物(鹤、鹭、飞鸟、龟、鹿、龙、虎、马、牛、犬等)为取材重点,但亦有以吉祥图案、理想、期望、思想信仰等直接具体的展现在壶体图案特色上,当然也有很优质的铁壶,是完全没有图案(朴实素雅)又唯美绝伦至极。
五、壶嘴之美取向
   
壶嘴对茶人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做好出水顺畅,断水得宜的要求。具备良好好水断水功能后,再进一步探究铁壶的壶嘴造型是否流畅美姿。壶嘴一般造型为:直立炮管嘴、兽口嘴、鸭嘴、四方型、环节状等。
六、壶的手把(铉)
   
铁壶的手把是整体壶感的骨干,或缺此手把或手把的比例造型不佳而无法匹配时,都将大大影响壶的美感与身段。手把虽在设计上有些为固定式,而其中活动形制较多。手把虽设计为活动型态,但仍以不要经常左右弯折为最佳,因为金属把互相折磨,久而久之铁壶手把将会无法站立,因此正确保养与使用铁壶的手把也是一重要课程。
七、壶盖之摘(撮)(钮)
   
功能仅注重于提取壶盖打开壶身之用,但对铁壶之美有绝对画龙点睛的功效。一颗细腻雅致的摘钮,除了可以增添壶之美感之外,亦可鉴别出是否为一只具有特色的名门铁壶。名门铁壶造型从其感度、高雅、细致、独特、型美中、能一看便知此壶绝美且富涵深层哲理之谓,摘钮亦具备特殊意涵潜藏其间。
   
摘钮造型众多,常见的有山琶子、松果、鱼、贝、林芝、貔貅等。一棵完美的摘钮,可以是壶沸而不烫之境。
八、钮座(座金)
   
一般而言,在铁壶的形塑上,钮座极少被公开谈论,事实上,壶盖的摘钮若无美丽的钮座配合,是很孤单另不成局的。
   
若以花红来比喻摘钮的话,那么绿叶就是钮座。钮座能透析铁壶是否为名门之作,亦可判别年代久远与否。钮座的造型包括了:星芒、扇子、菊、旋、梅、樱、枫叶、五岳等。而有些摘钮则无钮座:鱼、螺贝、林芝、龙、龟、富士山等。
九、壶盖
   
壶盖好比是人体的头部,其好坏美醜对于铁壶整体美感有大幅加分或减分的效果。盖的主要功能在蓄积沸水蒸气能量,使壶水易沸。一般而言铁壶盖无通气孔,因此壶盖不宜太密合或太紧。铁壶水蒸气大量产出后,会将壶盖紧紧吸附,造成短暂壶盖打开不易的情形。
建议选用铁壶时,应注意壶盖形制与壶身的一致性,并留意壶盖的堂号是否与壶身同一款,同时考量壶盖的宽松度,适宜度,从壶口内将壶盖轻推向另一边时,如能不见及壶内壁为宜,反之若全密合毫元动弹空间,易造成大量沸水由壶嘴喷溅,且壶盖一时无法打开等情形。
十、环付
   
为铁壶固定连接手把之用。环付选定的位置点,一般而言必须是壶的重心平衡处,否则此壶操控不易。环付有如壶的两耳,耳顺至为重要,传统上造型以鬼而居多。
   
造型有:鬼面(不明兽面)、植物(松、竹、竹枝、梅、林芝、菊、菊蕾、桐叶、樱等)动物(蜻蜓、立贝、龙、龟、蜘蛛、兔、蟋蟀、狮子、貔貅等)事物(结、如意云、社殿、七宝、环、束柴、香包等)
十一、金银镶嵌
   
以贵金属镶嵌于铁壶壶体(壶身、壶盖、手把),铁壶上金银镶嵌图饰的精巧细致度,能倍增铁壶的价值与艺术性,同时其价格也昂贵许多。因此在收藏选用铁壶时,可依个人需求仔细挑选为宜,金银镶嵌于铁壶之上,一般而言有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等效果显现,颇值得玩味再三。
十二、羽、羽落
【羽】其设计主要便于架设风炉之上,或为增加受火面积,集中火力于壶身下方为目的,但亦有少数专为美观装饰用。
【羽落】壶应有羽处无羽,且环壶线呈不规则状缺刻者。
十三、裙边 

裙边有集中火力,引导空气流动补充燃气之用,一般的形状大部份为不规则缺刻裙边,但亦有少数为平整无缺刻或有平整锯齿状纹者。

使用铁壶的益处

用老铁壶煮水,一方面铁壶会吸附水中的氯离子,另一方面铁壶煮出的水中会释放出二价铁(Fe2+,人体无法直接吸收金属铁质,食物中的铁份,一般是以三价铁的形式存在,先是食物被消化,胃酸可与铁反应溶解,之后再还原氧化物失去氧而与氢化合物合成二价铁,主要是在十二指肠上端被人体吸收。如果以吸收率而言,二价铁的吸收率是15%,三价铁的吸收率只有3-8%,二价铁是铁所有状态中最有用的。故可以补充人体每日所需的铁质,还可预防及降低高血压,对有高血压的人很有帮助。
   
老铁壶煮水能提高水的温度,具有软化水质,让水变得甘甜,顺口,口感厚实饱满顺滑,在品饮好茶時,有事半功倍加分之效,特别适合泡老茶或煮茶用。因以生铁为原料,透过铸造方式,加之作者艺术造旨,形成老铁壶特殊的文化。

铁壶使用及保养
1
、壶内已养成石灰质(水垢),此石灰质为山泉水中矿物质结晶,可防止减缓壶内生锈,请勿刷洗去除;

2、因皆整理过,第一次使用时,只需煮水2-3次,至无色无味即可开始使用,之后皆无需在处理;

3、煮水方式:将水加满,煮至水滚,再沸腾10-15分钟,倒至白色杯或碗里,若无色无味既可开始使用;

4、第一次煮水时,或一段时间未使用后,水中有杂质为正常现象,此为壶内干燥石灰质释出,23次后既会消失,此对人体无害,请放心;

5、因所售之铁壶皆为老东西,铁质亦非炼铁,当下在使用时,壶身高温状态下,不可一次加入冷水,避免壶身收缩比过度,造成裂开;

6、每天或每次使用完后,请务必使壶内干燥,(但不可干烧),若想养壶,可于壶身外侧涂上薄茶水或苦茶油或橄榄油;

7、若长时间不使用,可于壶内放入木炭或不用的报纸,保持干燥;

8、老铁壶为日本几百年历史,因使水温够高,水分子重新组合,可软化水质,是水质厚实饱满,亦释放人体易吸收之二价铁,补充铁质,为日本人日常饮用水,对身体十分有益,使用于泡茶时,茶汤细腻厚实,加分效果更为显注,尤其非常适合泡普洱茶。

铁壶收藏及未来增值潜力
   
日本老铁壶历经百年历史的累积,演变出来的铁壶,形制种类大小不同,细腻的工艺,工匠的巧手,使铁壶千变万化,成为迷人的用具,用茶时可见铁壶冲入开水时的样子,相对的客人可以看到铁壶镶嵌的一面,不论是素器,高浮雕或金银镶嵌,亦可显现主人品味,所收藏铁壶与他人不同之处,也可展现其地位,眼光之独到!
   
现今的日本老铁壶在中国正引起一阵强烈的旋风。近年来中国普洱茶的兴起,间接带动周边茶具的活络。由于铁壶产生的二价铁有肋于人体健康,加上典雅的外型带动泡茶的气份,使得老铁壶在这波茶具风潮成为最闪亮的明星。用老铁壶来喝茶,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传闻,已在中国的大街小巷中开始流传。中国商人相继至日本收购老铁壶,希望于产地购买物美价廉的产品,然而日本人对于品质一向追求完美,即便供不应求,产量仍有严格控管,早期的老铁壶又有许多流于海外,及二战时期几乎将所有铁器全部造成武器(枪炮),故造成日本当地对于老铁壶出现了严重缺货的现像。
   
如同过去中国的汉字影响日本的传统文化,现今的老铁壶则开始反流行回中国,在短短一年间,价格从几千日元扶摇而上,且持续不断攀升。在全球发生金融海啸之前,还有精品单价涨到200多万日圆的传闻。

铁壶是一把可以使用的煮水器具,它也可以是一件艺术品,一件难得的古董品,善待它时,
回馈给您的永远会是一壶圆润浑厚,且富含二价铁的好水及不断升值的历史价值!

(生)铁壶简介:()铁壶 是以生铁为原料,通过铸造方式来制成的煮水器具(煮水壶)
   
自唐代以来,无论在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日本都深受中国的影响。所以与中国有许多相关的文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日本茶道。日本茶道主要承袭于宋代的抹茶道,到了江户中期,一般百姓因为经济的成长,都有能力接触茶道。因此,有釜师开始从事茶釜的改良,将原本只是煮水的铁锅,改成有提把和壶嘴的铁茶壶。于是有了铁壶的出现,加上铁制的茶壶比一般陶土所烧制的茶壶(土瓶),更为坚固耐用的特性。因此广受民间欢迎,也几乎成为家家户户的生活必需品。今日的日本铁壶虽无以往的光辉,但也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工艺品。
   
铁器中以铁瓶的传世最为动人心弦。尤其是古铁瓶,经过岁月千锤百炼的洗礼,古铁瓶自然孕育一股雅致光泽,洋溢着时间所带来的人文风味;世上没有人会拥有同一样的铁瓶,百年绝唱之古物,绝对有必要细细又慢慢的赏玩。
铁壶的价值
   
铁制品与健康的关连,如铁壶、铁锅,可以预防贫血。关于这点,日本岩手大学教育学院--及川桂子教授曾经对此做过研究。她将南部铁器加热后,所熔出的铁拿来做分析。发现从铁器所熔出来的铁,大部分是属于二价铁。一般铁离子,有二价铁及三价铁两种形式,其中以二价铁最容易被人体所吸收。一般食物中所含的铁,也有所不同,如:蔬菜、粮谷、蛋、奶等,经身体消化后会转变成不易吸收的三价铁。肉和鱼等,所含的铁经身体消化后,会变成易吸收的二价铁。因此,藉由及川教授的研究,证实了,使用铁制品确实能适时补充铁质,也预防贫血。
   
由生铁铸造的铁壶,煮出的水口感很软、甘甜,用来泡茶,那是如虎添翼,云南地处高海拔地区,用生铁壶煮水对提高水温有明显作用(经测试在昆明水温可接近100),对泡普洱茶是再好也不过的。

知壶三要领——知历史、知现代、知人
第一个要知历史,介绍紫砂壶目前情况首先要了解紫砂历史,即紫砂工艺历史、发展史,以及工艺构成。紫砂是优秀民族传承,从茶文化发展而出,明代起为实用品,对于何谓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等等老一辈的紫砂艺人,应该研究了解,加之理解,从理性到感性,再由感性及理性的充分认识。

第二个是知现在、了解现代,此单指宜兴紫砂壶。华夏民族文化代代相传、师传徒承。可以更进一步了解现在,此外我们作品的造型艺术有时代性,不能、将明朝的搬到21世纪来,也不可以一代十,以点带面的简单领会,因为时代是在不断发展和前进的。

第三个是知人,何以要知人,这个作者做的壶是雕塑,还是光、素,要知「人」的艺术品、艺术道德及声誉,要从那方面得知呢?不是靠宣传,也不可一味的垂青所谓的名人效应。众所周知,真正的艺术品是放在桌面上,群众来抬轿,民众最有鉴定的资格,是经得起推敲的。

识壶要诀
识壶方面,何谓真?假?好?坏?,壶从大众化到高最层次艺术品,其中分二个层次,一是一般群众普及层次,另一个是高文化水平层次,取决于各阶层不同人士的对紫砂艺术地领会与理解。

谈识壶非一言两语说得明白,总括地说无非是两个字,一是「理」,一是「趣」,所谓的(理)即是实用性的体现,在使用中是否合理;所谓的(趣)即是否有趣也就是艺术性的体现,是否具有观赏收藏价值。

是合理:当然,除了对于泥料要有相应的或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以外,壶最主要的是用来泡茶的,泡茶拿起来舒不舒服为第一要紧,第二是泡茶叶、冲开水时方不方便,倒起来流畅与否,用起来舒不舒服,若产生一点点不舒服的地方,那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实用品。

适用是理,还包括用完之后,茶叶倒掉方不方便,洗刷方不方便;这都是适用的理,合理与否要看其符合要求,若不合理也无所谓的欣赏,是找麻烦、找不痛快,这个茶壶就可以不要了,用杯子好了,也就不要欣赏茶壶了。还是应该选一个适合自己用的壶,这样就会愈用愈有感情。

第二是有趣:趣味,就是美,漂不漂亮,喜不喜爱这个造型,你喜欢梅花的、松干的、镶银等花货类,还是喜欢几何形的光素类,这要根据个人的欣赏角度。个人的欣赏水准及底蕴,直接影响到所选壶的状态,如明朝家具较简略些、清朝家具较复杂,所以造型也有它的时代性。过去敦煌的雕塑、石刻、壁画是历史遗留下来,依然令后人叹为观止,这是有她的艺术独到性和历史性所致。

按步就班玩出专业与感情,我们华夏民族5千多年所传承的东西,其艺术内涵博大精深,在这一领域中你有多大的素养,就会喜爱什么样的东西,就会有什么层次。从外行到内行,从不懂到懂,从玩假的慢慢看到真的,有句普通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同一张画,一张画的好,另一张画的不好,可是摆在一起,好的就突出了。

日本名釜师净味作品

2009123,《铁瓶之美》百年铁壶展在杭州举行,展览展出从日本、台湾等地收集来的日本古茶壶百余件。据悉,铁壶是以生铁为原料,通过铸造方式制成的煮水器具,泡茶尤其冲泡普洱茶前,用铁壶煮水能软化水质的作用,使茶汤更完美。小小一个煮开水的壶,售价约40万元,比一辆宝马3系的轿车还贵。这可并不是故作玄虚,今天起开幕的《铁瓶之美》百年铁壶展上,就有一把这样的老铁壶。昨天记者在南山路恒庐清茶馆的展览现场,先睹了这把40万元老铁壶的风采。   这把壶在玻璃盒的保护下,灯光中色泽显得很饱满,它由专为日本皇家打制茶具的日本光玉堂制造。壶身上的钮座和把手都有纯银成份,螳螂、蝴蝶、菊花等造型栩栩如生。别小看它,它的年龄可比你我都大:大约100岁了!

据介绍,这种铁壶是以生铁为原料,通过铸造方式制成的煮水器具,泡茶尤其冲泡普洱茶前,用铁壶煮水能软化水质的作用,使茶汤更完美。

大约1200多年前茶从中国传入日本,如今来自日本的铁壶日渐成为江浙一带茶人消费的宠儿。《铁瓶之美》百年铁壶展上,普通一点的铁壶价值三四千元至上万元,价值高的铁壶八九万元,乃至几十万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茶人开始认识、收藏、迷恋铁瓶。浙江的杭州、温州等地,已有许多茶人收藏铁壶。昨天茶业界业内人士介绍说。

南部铁器的历史及发展

南部铁器指的是江户时期的南部藩所产的铁器制品,约在今日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境内,其中又以盛冈及水泽两地为最主要的产地。如今是岩手县的著名特产,用传统铸造法,以及使用手工打造的生铁制品。其制品有:铁瓶(铁壶)、急须(茶壶)、火钵(火炉)、瓶垫、茶托、铁锅、风铃、以及花瓶等种类。
   
细腻的纹样和厚重的着色是南部铁器的特征,和陆奥(地方名,今日本福島宮城岩手青森地区)的小京都——盛冈的历史一样悠久,是盛冈引以为傲的传统工艺品。他的古老历史要追述到400年前,由于历代南部藩主的极力保护,南部铁器才能发展至今。
   
南部铁器的南部两字约来自400年前,南部信直(战国时的武将)修筑了盛冈城,作为藩主的他,开始拥有了这片土地。盛冈盛产砂铁、岩铁等优质的铁资源,以及川砂、粘土、漆、碳等原材料,这对铸物业来说,有这些先天优势条件是再好不过的了。南部信直请来了铸物师——铃木缝,和釜师——小泉五郎七、有坂、藤田等人。从次,盛冈开始了铁器的制造。
   
南部历代藩主对产业和文化一直十分关心。8代藩主——利雄公特别喜欢茶道,不仅是他身边的人,就连城里的武士、商人都受其影响,爱上了茶道。御用釜师制作的汤釜(煮水用的铁锅),被幕府和各藩主作为送礼佳品,使得南部铁器名声大噪。

茶道的盛行在藩内行成了各各流派。8代藩主利雄公统一了藩内的茶道,并且拜师在第三代御釜师——小泉仁左卫门的门下,尝试自己制作茶具。

当时的上层社会,视茶道为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官员之间的交往都是在喝茶的同时建立的。此时,流行一种新的煎茶法,小泉仁左卫门尝试改变现有的喝茶用具,思考着用铁瓶代替汤釜泡茶。于是,在汤釜上镶嵌一个壶嘴,添加一个壶把。改良后的铁瓶比汤釜,使用起来更方便,很快就被广泛传播。此后南部铁瓶的发展,基本上就不脱离这个雏型。

明治41年,大正天皇还是皇太子时,到东北地方巡查,参观当地各县的特产。岩手县南部藩主御釜师(第八代仁左卫门)制作的铁瓶和汤釜,也被列在行程之中。如此一来,东京为首的全国各大报纸刊登了这一事件,使得南部铁瓶和汤釜的知名度上升、人气大涨。与陶土烧制而成的土瓶相比,更显其坚固耐用的特性,因此广受当时民众的喜爱。

虽然南部铁器,已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品牌。但好景不常,后来因为战争的关系,制造武器所需的相关资源,铁、铜等金属,都受到了严格控制。与此同时,政府征召了大批铸物师、釜师等从事武器的生产。好在政府为了保留制作铁器的技术,留下少部分人,从事汤釜、铁瓶等铁器的制造。

战后,当时民间流行使用轻金属()所制成的产品。因为这些轻金属制品使用上更为轻便,而且价格也比铁制品更低廉。这些物品迅速地攻占了日本市场,民众对铁器的需求大减。原本从事铁制品制造的店家,纷纷关门大吉。南部铁器,虽说是全国知名品牌,但也难逃即将没落的宿命。

政府为了挽救逐渐消逝的日本传统工艺,于昭和50年,制订了《传统工艺产业振兴法》,南部铁器被国家指定授予传统工艺品的称号。在政府的扶持下,南部铁器开始复苏起来。 

近年来,南部铁器被出口到了海外,优良品质受到了大家的青睐,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不仅是在日本国内,在东南亚甚至欧美也涌现出了一批南部铁瓶的爱好者或收藏者,这已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
南部铁器的使用方法
    1.
铁壶第一次使用,先将一小杯茶叶用布包好放入铁壶内,加水蒸煮约10分钟。如此茶叶中所含的丹宁和铁壶中溶解出的铁份,会在铁壶表面形成一层丹宁铁的皮膜,将更不容意生绣。烧开后将壶内水倒掉,重复2-3次,直至水质透明即可。建议新壶刚开始使用时请每天使用,让水垢能迅速付着。
    2.
铁壶比较适合的热源是炭火,现在使用电热炉和瓦斯炉,电磁炉代替也可以。建议用中度的能量加热。因为铁瓶的特性是透过渐续加温的过程,让铁质缓慢释放出来,从而增加饮水的口感,以及帮助身体矿物质的吸收。
    3.
日常使用时,请装8分满的水,以免水沸腾后溢出。铁壶使用约5天后,内壁会出现猩红色斑点,10天左右会出现白色的水垢。这为正常现象,只要水不混浊是不影响饮用的。请勿清除它,不要以为是生锈就去擦它或洗它。如情况实在严重时,用海绵或软质毛巾轻轻拭去。
    4.
每次使用后,开小火将壶内水分充分蒸发,再用干的软布擦干,保持壶体干燥。在铁壶完全冷确以前,请不要盖上盖子,并用乾布擦乾壶盖。这是因为,在把煮开的水装入热水瓶或其他容器后,立刻盖上盖子的话,壶内的蒸气会随着温度下降而变成水滴流入壶内,从而导至生绣。
*
注意事项
    1. 避免手直接触碰铁壶内部。内部尽量不要用布或刷子清洗,不可使用清洁剂或过度用力擦拭,避免破坏天然漆的保护作用。
    2.
切勿冷水冲热壶,禁止壶内没水干烧,避免猛烈摔碰。
    3.
请储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建议每月至少使用1次。如长时间不使用时,请保持铁壶内部的干燥。
    4.
茶水不可在壶内隔夜,使用后请及时清洗。
    5.
为了保持铁壶表面的黑漆光亮,每次使用后,在铁壶仍有余热时,用布沾少量茶水轻轻擦拭,铁的光泽会渐渐展现。擦拭后请用小火将壶体水分蒸发,用干的软布擦干。
    6.
不可用于微波炉。
    7.
急须请勿用明火加热。 

铁瓶和急须的区别
铁瓶大概是容量在900cc以上的铁制煮水器具,而急须应该就是500cc以下的铁制煮水器具。急须一般供2-3人使用。
急须跟铁瓶的差别,除了容量与体积大小之外,最大的差异就是急须有附滤网,方便泡茶。

南部铁器的制作过程
在此,简单的介绍一下南部铁器的代表制品——铁瓶的制作过程。铁瓶的制作过程约有68道工序,从最初设计到成品完成一般耗时将近2个月。一个精致的铁壶,需要做壶体的手工匠和做壶把的手工匠,两个人的精湛技艺共同来完成。
.画图和制模

首先,描画出铁壶的样稿。

然后,根据图纸推算出壶的断面图,根据横截面来打造铸型所需的木模。模具由铁板制成。因为过去使用木头制模,因而木模这词沿用至今。
 
.外模的铸造
    
手拿木模来回旋转,每转一圈的同时加入调制好的粘土,如此重复数十次,直至匠师觉得满意为止。壶的模具雏型大致打造完成。外模雏型为壶底朝上,壶口朝下。
.押纹路
    
趁模具未干透之际,进行押纹路。用专门的笔在模具内部勾画出壶壁的纹路。除了南部铁瓶有名的小方格型外,还有几何状、花卉和风景等图案。
.中子铸模 

把细砂,良土和粘土溶合,用布压成实心的中子形状。再把中子放入先前打好的模具中。盖上外模盖子。  
.烧制
   
把滚烫的铁水(约800-1000度)从外模盖子上的小孔中注入,等待2小时左右。把铁水倒出,剥开外模,取出壶。此时的壶已经有了完整的壶体。再把壶放入高3米的古碳炉,里面的燃料有石炭、生铁、碎铁和石灰石。炉里的温度高达1300度。
.完工

成型后的铁壶用800-1000度的碳火烧烤,让壶形成一层磁化酸化的表膜。这样处理可以防止壶体生锈。此技法从南部铁器开始沿用至今。壶的外侧由于火的直接接触会产生斑点,还需用金属刷磨去。 
.打磨与着色

完成后的铁壶放在碳火上用200度的温度加热,在壶表面刷上混有醋酸的漆和茶汁。必须要一边加热一边用毛刷涂抹,利用高温使得漆牢牢附着在壶的表面。
.壶把的制作

这是最后一道工序。壶把由专门的匠人制作。把铁板打制成圆的铁棒形状,这种技法是非常难的,会的匠人寥寥无几。成型后上漆,和壶衔接。一个完整的铁壶就能正式出品了。
选择南部铁器的理由
1.
为了健康
   
现在的都市人每5人中就有1个患有贫血症状。日本岩手大学研究表明,饮用铁瓶烧煮的水能有效增加铁分的补给。在冲煮茶水及烹煮食物的同时,质地纯净的铁器在加热过程会不断的释放二价铁离子(亚铁离子,Fe2+),饮食的同时,被人体吸收。相关数据显示,在使用铁器的人群中,绝大多数均无贫血及缺乏铁质的现象。
   
铁是Hemoglobin(血红素)Myoglobin及重要呼吸酵素(Cytochromes)与其它在的运输和细胞吸中伴演重要角色的酵素的重要成份。主要是以Fe2+的形式存在人体中。亦可做为酵素的Cofacter
   
人体的铁质虽然容易流失,但人类无法直接吸收金属的铁。一般铁在食物中主要是以三价铁之型式存在,胃酸可以与铁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而二价铁离子可以被人体所吸收,主要是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以二价铁之型式被吸收。研究同时还表明,早期的老年痴呆症和铁分的不足也有一定的关系。 

 2.水的口感
   
和平日饮用的水有所不同的是,经由铁瓶烧煮出来的水无论是冲泡绿茶、咖啡、红茶,还是调配饮料、食物,其口感更加美味。
3.
美的感觉
   
铁瓶的美是日本特有的历史所创造出来的。从壶的造型设计、材质挑选、烧制工艺、到最终成品,都给人一种传统文化的韵味。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茶具,更是茗茶时的一种艺术享受。
 
南部铁锅的魅力
1.
使用铁锅烹饪,美食更美味
   
铁的导热性好,保温性高,和一般的家常用锅相比,更能发挥食物的美味。
   
南部铁锅由多层构造组成,其导热性和保温性均非常出色。和经由铝、不锈钢等材料制造的锅子相比,铁的特性所带来的效果更为明显。铁锅的特殊材质能更好的使食物受热均匀,在烹饪过程中保留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所需的油也相对更少,是对身体健康的最佳投资。特别是在油炸食物方面,炸出的食物色泽金黄,外脆内香。

     使用铁锅烹饪还有个好处就是食物不易焦糊。因为铁锅表面有细小的凹凸面,油倒入锅中能很快分散,食物入锅后不会粘上过多油,因此食物不易被烧焦。
2.
使用铁器,预防贫血
    人的血液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红血球在肺里接触到氧,通过血管运往体内细胞的各个角落。红血球能够正常的工作,靠的就是铁元素。如果铁元素不足,红血球就无法运作,细胞的活动也会受到限制。贫血等症状就会相继出现。
   
离子状态的铁分子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因此平时使用铁器制作料理确实在预防和改善贫血方面有着很好的辅助效果。使用铁锅烹饪食物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对人体有用的铁元素,学名称之为二阶铁。日本岩手大学研究表明,二阶铁离子最易于人体吸收,能有效改善贫血症状。长时间使用铁锅烹制食物,尤其是蔬菜的烹制,
   
其铁元素的摄取量是使用一般锅子的3倍。不仅避免蔬菜营养的流失,还保留了蔬菜的水分,添加了铁等身体所需的矿物质。另外,女性相比男性,体内的铁含量较多。相应的,铁的流失也更快,及时补充铁元素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怀孕中的妇女,随着腹中胎儿的日渐长大,母体和胎儿对铁元素的需求逐渐增加。及时补充铁元素对宝宝的头脑以及身体发育都是必要的。  另外,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铁元素的摄取也是必不可少的。
3.
贴心的细节设计
   
考虑到铁的强导热性,设计师在制作过程中对铁锅进行了一些特别细节设计。加上了不会烫手的木柄设计,让使用者更好的享受烹饪的过程。

有趣的壶鸣

 铁壶有趣的一个地方是它的鸣声。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铁壶是会有声响的,铁壶的声响有的像风吹松的声音,有的是波涛汹涌,依工艺师的加工而有不同的效果。
 下面举几个铁壶的声响供大家参考
1.
底部装响片
 注意看有些铁壶底部会有三片左右的铁片,可能还有点生绣,不过您不要嫌它脏,因为这正是釜师精心制作的响片,因为有这种响片所以铁壶才会有悦耳的声响。
2.
底部故意有凹陷
 感觉上这比较像现代的技法,一般而言,传统的铸厂或是由釜师手工制作的铁壶底部都会故意留点凹陷,所以您也不要以为底部破了,就是因为有这个凹陷,所以依火的大小就会产生不同的声响,十分有趣。
3.
盖的鸣叫
 一般而言,这种技法好像多在南部铁壶出现。有个规则,首先壶嘴的根部较低,壶体感觉上呈圆筒状,其中壶底比盖口宽。此外,盖子较薄。有这几个条件后,水沸腾时内部会产生压力水蒸气会往上升,然后从盖口喷出,此时壶盖就会与壶体产生敲打的响声。不过此种壶打开壶盖时要小心,因为水蒸气上升,所以容易烫手,甚至会因疼痛而不小心打破铁壶。
御釜屋
   
铁壶是何时开使诞生的虽然不是很清楚,但在日本茶道所使用的茶釜上面加上提手,应该就是铁壶的原形。在江户时代天明期(1780年代)的古文书中有记载铁瓶(铁壶)此名称,由此可推知铁壶在庶民间开始普及是在此时期,而在幕府到明治时期在民间铁壶的使用更加普遍。
   
江户幕府成立的和平时期,第28代南部藩主——重直公思考着如何利用本藩出土的优质铁原料制作汤釜。召唤了1659年京都出生的铸物师(初代小泉仁左卫门),这就是南部釜的起源。之后,第三代佐卫门创造了各个种类的铁瓶,总称为现在的南部铁器。明治以后,获得了海外各国的高度评价。作为岩手县的传统工艺品,被誉为日本传统工艺品第一号。 
 
初代仁左卫门清行,1659年被南部藩主重直公招募,在盛冈开始了汤釜的制作。1750年,第三代佐卫门清尊想有个使用方便而且可煮出好水的器具而创作出了铁瓶,之后因需求增多,不仅是茶道的世界连日常生活中也为一般人所爱用。江户时代,无论藩内,还是关东地区所使用的汤釜和铁瓶都由佐卫门制造,因此大家称其为御釜屋。这一名称沿用至今。明治后,小泉家族继承了釜师仁佐卫门,现为第十代。

铁瓶的传统纹样

日本南部铁瓶从17世纪发展至今,凭借其优雅的造型、精湛的工艺,深受日本及外国的茶爱好者和收藏者的喜爱。除了精致的做工和完美的外型,壶的纹路在很大程度也体现了它的价值。铁瓶的纹路有传统的小格子型,几何状、花卉和风景等图案。如今,铁壶的制作开始结合了现代艺术形式,融入了各国文化要素,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
下面介绍几种铁瓶的传统纹样。
——小格子式 中霰——中格子式 大霰/鬼霰——大格子式
亀 甲——龙甲式 糸 目——线纹式 ——樱化式
無地——素纹式

南部铁器的历史及发展
南部铁器指的是江户时期的南部藩所产的铁器制品,约在今日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境内,其中又以盛冈及水泽两地为最主要的产地。如今是岩手县的著名特产,用传统铸造法,以及使用手工打造的生铁制品。其制品有:铁瓶(铁壶)、急须(茶壶)、火钵(火炉)、瓶垫、茶托、铁锅、风铃、以及花瓶等种类。
   
细腻的纹样和厚重的着色是南部铁器的特征,和陆奥(地方名,今日本福島宮城岩手青森地区)的小京都——盛冈的历史一样悠久,是盛冈引以为傲的传统工艺品。他的古老历史要追述到400年前,由于历代南部藩主的极力保护,南部铁器才能发展至今。

南部铁器的南部两字约来自400年前,南部信直(战国时的武将)修筑了盛冈城,作为藩主的他,开始拥有了这片土地。盛冈盛产砂铁、岩铁等优质的铁资源,以及川砂、粘土、漆、碳等原材料,这对铸物业来说,有这些先天优势条件是再好不过的了。南部信直请来了铸物师——铃木缝,和釜师——小泉五郎七、有坂、藤田等人。从次,盛冈开始了铁器的制造。
   
南部历代藩主对产业和文化一直十分关心。8代藩主——利雄公特别喜欢茶道,不仅是他身边的人,就连城里的武士、商人都受其影响,爱上了茶道。御用釜师制作的汤釜(煮水用的铁锅),被幕府和各藩主作为送礼佳品,使得南部铁器名声大噪。
茶道的盛行在藩内行成了各各流派。8代藩主利雄公统一了藩内的茶道,并且拜师在第三代御釜师——小泉仁左卫门的门下,尝试自己制作茶具。
   
当时的上层社会,视茶道为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官员之间的交往都是在喝茶的同时建立的。此时,流行一种新的煎茶法,小泉仁左卫门尝试改变现有的喝茶用具,思考着用铁瓶代替汤釜泡茶。于是,在汤釜上镶嵌一个壶嘴,添加一个壶把。改良后的铁瓶比汤釜,使用起来更方便,很快就被广泛传播。此后南部铁瓶的发展,基本上就不脱离这个雏型。
明治41年,大正天皇还是皇太子时,到东北地方巡查,参观当地各县的特产。岩手县南部藩主御釜师(第八代仁左卫门)制作的铁瓶和汤釜,也被列在行程之中。如此一来,东京为首的全国各大报纸刊登了这一事件,使得南部铁瓶和汤釜的知名度上升、人气大涨。与陶土烧制而成的土瓶相比,更显其坚固耐用的特性,因此广受当时民众的喜爱。

虽然南部铁器,已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品牌。但好景不常,后来因为战争的关系,制造武器所需的相关资源,铁、铜等金属,都受到了严格控制。与此同时,政府征召了大批铸物师、釜师等从事武器的生产。好在政府为了保留制作铁器的技术,留下少部分人,从事汤釜、铁瓶等铁器的制造。
   
战后,当时民间流行使用轻金属()所制成的产品。因为这些轻金属制品使用上更为轻便,而且价格也比铁制品更低廉。这些物品迅速地攻占了日本市场,民众对铁器的需求大减。原本从事铁制品制造的店家,纷纷关门大吉。南部铁器,虽说是全国知名品牌,但也难逃即将没落的宿命。
   
政府为了挽救逐渐消逝的日本传统工艺,于昭和50年,制订了《传统工艺产业振兴法》,南部铁器被国家指定授予传统工艺品的称号。在政府的扶持下,南部铁器开始复苏起来。 
近年来,南部铁器被出口到了海外,优良品质受到了大家的青睐,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不仅是在日本国内,在东南亚甚至欧美也涌现出了一批南部铁瓶的爱好者或收藏者,这已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

南部铁器使用事项
1.
避免手直接触碰铁壶内部。内部尽量不要用布或刷子清洗,不可使用清洁剂或过度用力擦拭,避免破坏天然漆的保护作用。
2.
切勿冷水冲热壶,禁止壶内没水干烧,避免猛烈摔碰。
3.
请储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建议每月至少使用1次。如长时间不使用时,请保持铁壶内部的干燥。
4.
茶水不可在壶内隔夜,使用后请及时清洗。
5.
为了保持铁壶表面的黑漆光亮,每次使用后,在铁壶仍有余热时,用布沾少量茶水轻轻擦拭,铁的光泽会渐渐展现。擦拭后请用小火将壶体水分蒸发,用干的软布擦干。
6.
不可用于微波炉。
7.
急须请勿用明火加热。

传统工艺师——虎山
首代匠师虎山(熊谷平吉)出生于现在的盛冈市北山附近,过去那里是饲养老虎的地方,因而命名为虎山。
现已传到了第三代。作品以锅具、铁壶为主,擅长传统小方格造型。
1949
年出生于日本岩手县盛冈市。
1969
年进入南部铁器株式会社,成为高屋宏一的弟子。
1971
年转入南部铸造有限公司。
1978
年成为虎山第二代匠师——熊谷富男的弟子,学习制作铁瓶1991年继承虎山工房,成为第三代掌门。
2001
年被授予日本传统手工艺师称号。
传统工艺师——薰山

由首代匠师浅田薰而来,其弟子继承了此名。现已传到了第三代。其作品在传统锅具、铁壶的基础上,溶入了现代元素的设计,型成了新南部铁器的风格。

现任匠师:佐佐木和夫
   1945年出生于日本岩手县盛冈市。
   1972年跟随日本传统手工艺师——浅田薰山学艺。
   1976年到薰山工房学习并继承薰山工房。
   1994年被授予日本传统手工艺师称号。
   2000年在日本全国传统手工艺师会展上得到很高的荣誉。

传统工艺师——清末

  取名自,岩鋳的创始人——岩清水末吉的中间两字。清末两字代代相传给第一釜师,沿用至今。

现任匠师:水尺繁树  清末的铁瓶至今仍然保持了传统的烧制技法,一个一个铁瓶完全由手工来完成。从壶把手、铸型到式样设计,甚至一些小细节部分,都运用了丰富优良的技法。现已传到了第二代。
   作品特征为小方格的技术运用成熟,擅长磨沙表面处理。能制作市场上少见的大型手工铁壶。
   1950年出生于日本岩手县盛冈市。
   1986年加入岩铸铸造株式会社小川三郎(号:清重,传统手工艺师);上居福治(号:清末)跟随上面两位手工艺师学习1991年加入盛冈南部铁瓶研究会,2000年被授予日本传统手工艺师称号同时成为清末第二代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