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干仓普洱与湿仓普洱

如何辨别干仓普洱与湿仓普洱

                

一、载自:汕头网友社区

湿仓和干仓的区别: 

湿仓:

香气,有明显的仓味,有些不好的有霉味;口感,口感较薄,没有厚感,有些也可喝到霉味;汤色,经过烘焙的一般汤色澄清,常被误认为是干仓,但是出汤较慢,未经过烘焙的汤色混浊,象泥浆水,但也会呈红浓色;叶底,通常呈漆黑色,没有弹性,很脆。

   干仓:

香气,普洱特有的陈香味,有时闻起来象枣香,樟香等,沉着,没有异味、霉味;口感,口感有一定的厚度,没有异味;汤色,汤色明亮,较澄清,呈红浓。叶底,红褐色,或带有点深绿色,有光泽,有弹性。

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其实就是茶叶内部茶多酚等多种化合物的氧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会有三种情况:1是靠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自动氧化,2是茶叶内部的酶作用下的氧化,3是曲霉菌作用下的氧化。三种氧化作用的速度是1<2<3。相对普洱茶来说,主要只有两种:一是上述1、2两种方式的混合氧化,二是上述1、2、3种方式的混合氧化。

前者的氧化过程,我们一般就称之为普洱茶的“干仓”式后发酵;

后者就称之为“湿仓”式后发酵。(根据常识,空气湿度在80%以上,容易造成曲霉菌的生长,这种能促进曲霉菌的生长的环境我们就称之为“湿仓”,相反空气过于干燥,不利于曲霉菌的生长的环境,我们就称之为“干仓”)。 

目前,出于对收藏或者商业的目的,都是人为地为普洱茶创造了“干仓”和“湿仓”环境,这与传统的“干仓”与“湿仓”的概念是有所区别的。入仓后的茶,在出仓后供人饮用前,一般都要经过一段时期的自然摆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回气”过程,以达到茶的最佳饮用状态。这与出仓的陈年葡萄酒要倒入杯中摆放一段时间才饮用的“醒酒”过程(见华仔的电影《龙虎斗》)有异曲同工之处。

现在还有一种叫法是“自然仓”,也就是不入仓的茶了,它与人、与大自然自然相处,它的发酵过程也算得上是纯粹的自然发酵了,过去马帮进贡京城的茶不都是自然发酵的吗?这些茶随时都处于最佳的饮用状态,不需要“回气”的过程,是一般朋友的首选。

二、载自:http://www.yndaily.com 2006091717:32 云南日报网

关于普洱茶的干仓和湿仓,已经很有一段争论的历史。

何为干仓?答曰:自然陈化普洱茶。

那何又为湿仓?人为以高温高湿的环境,让茶饼在短时间内迅速后发酵。

其实,以上的两种说法都不是最科学的。

普洱茶本身要经过发酵,这发酵的过程就需要一定的水分、湿度和空气。不论人工发酵还是自然发酵,茶都要和空气中的水分、氧气和温度接触,微生物才有了发展变化的条件,茶也才能转化。所以可以说没有绝对的干仓也没有绝对的湿仓。

但是,一些人为过分加温、加湿而导致霉变陈化的普洱茶,外表看上去如陈年老茶,但可闻见刺鼻的霉味,饮后喉部干燥、刺激、不适,口腔里有燥和苦的感觉。这样的湿仓,可算在假茶之列,让人们深恶痛绝。

如果一不小心买到或者喝到了这样的茶,入口入五脏六腹,不得病还算好的,哪还谈得上什么养生保健?从我们抽样采访的答案来看,有的人对湿仓茶的概念还是模糊的。一般来说有明显怪味、霉味、异味的湿仓茶是容易被识别出来的,也是容易引起警惕的。但遇到有店家在一旁猛夸年头久远,还是如何难得稀有,那就是最容易犯迷糊的。这个时候别忘了给自己提个醒:冷静喝茶、健康喝茶。

1专家如是说

相对而言不能说干仓普洱茶就绝对就是好的,而湿仓不好。决定一款好茶的因素包括原料、加工和仓储三个方面。有了好的原料和加工,普洱茶后期是依靠湿度、温度来发生转化。在后期存放中温度的掌握、通风的调节、以及茶饼存放的位置都会对茶品的转化发生重要影响。

有些普洱熟茶发酵时工艺掌握不好,叶底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茶汤浑浊,味道不正。有的茶商为了使茶品显得年代久远,用高温、高湿来促使茶品快速陈化。在感官审评中我们看到,这样的茶叶底用手指轻按上去就感觉如烂泥,汤色浑浊不透亮,霉变味明显。这样的茶对健康是无益的。所以消费者在选茶、购茶时一定要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选择标准,不能光讲求年份,而听信商家的炒作。云南省茶叶协会副秘书长、国家一级评茶技师王星银

2干仓、湿仓大分辨

干仓生茶

干仓普洱茶的条索紧结、颜色鲜润、油光润泽;

干仓生茶的汤色桔红,陈期长的转为深栗色。

 叶形完整柔韧,叶底有弹性。

干仓熟茶

 干仓熟茶汤色红浓如琥珀色。

 陈香醇正,无霉变味或异味。

 叶底完整清晰,饮后回甘生津。

湿仓霉变普洱茶

 湿仓普洱茶条索松散、颜色暗淡、粗糙黑绿。

 茶饼表面或里层会出现绿霉或灰霉。

 有的可闻到霉味。

 茶汤呈暗栗色,甚至变成黑色。

 叶底没有了弹性,腐烂。

 饮后锁喉

3网络论茶

三醉斋 普洱老马

纯干仓的茶从茶饼表面上看,转化良好,茶青油亮;汤色泽晶莹、透亮,叶底叶片鲜活、饱满,好似新鲜茶青一般,这才是正常转化的好茶,我心目中的好茶。

云南茶叶网 茗君子

喝干仓喝的是健康,是对自己的负责。即便有人说湿仓茶仓味消退后会如何转化,那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卖什么茶吆喝什么好,这样的茶商太多了。喝茶人自己要擦亮眼睛才是最保险的。

一味茶 老李

湿仓茶根据温度的高低、湿度的多少、时间的长短,分为高温高湿的湿仓茶;常温高湿的称地仓茶,即长期存放于密闭地下仓库,出仓后再经自然风干的茶;高温常湿的称潮仓茶,这种茶没有霉味,只有馊味,俗称铁锈味,这种茶的茶气弱、茶味平,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茶。

众说纷纭

湿仓茶也可以喝

我认为干仓茶和湿仓茶从汤色上来说:湿仓茶颜色较暗,干仓茶颜色稍亮,其它差别不是很大,而且喝起来味道差不多,有的顾客更愿意买湿仓茶。张小姐 茶商

天然的湿仓茶环境

广州的水质、气候、湿度所形成的环境与湿仓茶环境相似,茶叶在这个天然湿仓环境中变化特别快,在广州存放一年的茶叶相当于在云南存放近两年,在这些气候湿润的地区,人们爱存茶,也爱喝普洱茶。鲍江涛

靠气味来分辨

首先当拿到一快熟茶饼,我都要闻一闻,如果有怪味、霉味、异味的茶就可以大致判断它是湿仓茶,像这样的茶我通常是不可能买的。我不赞同这种演变过的发酵工艺。媛媛 政府职员

一定要开汤看色

现在普洱茶的发酵工艺是越来越进步了,因此当靠肉眼是分不清干仓茶或湿仓茶的,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必须开汤鉴别,湿仓茶水分重且汤色成酱油色;干仓茶汤色红而透亮。湿仓茶入口有锁喉感,呛喉,干仓茶一般要顺滑些。李琳 

茶艺师勿以以假乱真

由于湿仓茶发酵快,短期内就可迅速达到好茶的外型标准,而干仓茶发酵慢,需要长时间,所以现在的商家用湿仓茶以次充好。本身只有一年甚至一年不到的茶,大口马牙骗人说已经存放四五年了,我就曾经上过这样的当。刘洁 医生

湿仓茶对人体有害

湿仓茶肯定是不好的,这种通过人为改变温度、湿度来使茶叶产生化学变化而形成的普洱茶,当中必定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和分泌物。龚磊 学生

根据经验来识别

时间接触茶叶,了解茶叶的本性后就会对湿仓茶和干仓茶有自己的见解,不能绝对说什么茶好,什么茶不好,要根据茶叶本身呈现出来的状态下结论。就我个人而言,只要是好的,两者都可以接受。湘苹 自由职业

慎买湿仓茶

在云南这个地方很难买到好的湿仓茶,多是商家为了商业利益而采用的方法。除非真的是碰到品质优良的湿仓茶,否则不要轻易听信商家的宣传,最好还是买干仓茶。李景红 存茶爱好者

三、载自:三醉茶论坛's Archiver 

干仓;湿仓;普洱茶;鉴别方法

摘要:对目前市场出现的湿仓普洱茶的产品由来、鉴别方法等作了客观阐述,目的旨在建立普洱茶的科学消费理念。
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是云南特色茶,也是中国名茶,产于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下关等地。

传统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为原料,经整形、加工、蒸压做型、储存自然氧化等工序制作而成。采用特殊加工工艺,以人工加速氧化方法制作的称为现代普洱茶。

前者品质形成的基础是自然氧化、陈化。后者品质形成的关键是微生物和酶系的作用。普洱茶要形成醇、甘、滑、顺、厚、活等优良品质,必须要有好的原料、合理的加工工艺和一定时期的科学储藏,这也正是普洱茶与其它茶类相区别的独特之处。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品质的至高追求,炒作普洱茶自然也要在字上做文章。普洱茶新茶便宜陈茶贵,其原因有三:一是陈茶陈韵独特奇美,为新茶有所不及。二是普洱茶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其具有一定的赏玩寻古个性。三是世间老陈茶存货凤毛麟角,因而奇货可居。正因为陈者贵,所以在市场的驱使下,世间便多了许多老茶。其实,这些老茶大多只不过是短者一二年,长者三五年的湿仓茶
2 “湿仓普洱茶的由来
   干仓湿仓主要是针对茶叶储存环境和储存条件而言。

传统的普洱茶以云南晒青毛茶(青生色)为原料,经蒸压成型、干燥、包装,然后出厂销售。其陈香品质的形成需较长时间的储放;

储放环境条件不同,其茶叶品质会有很大的差异。普洱茶生产工艺从初期发展到今天,大致已有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是传统普洱茶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为原料,其生产工艺过程如前所述,其独特风味是制成品在长时间的运输、销售周转过程因受储存环境温湿度影响而自然形成的。这种品质特征已为消费者所认同。
    第二是边销茶,因其茶原料粗老,需人工加湿生产加工,通过人为轻潮水去除其重烟味、涩味与粗老昧,提高其纯度。
    第三是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高温渥堆快速发酵普洱茶,其工艺技术要点是要求发酵适度与均匀,并要尽可能避免霉变。这是一种类似于黑茶的茶类,而不是湿仓茶
    由此可见,无论是传统普洱茶或是渥堆普洱茶,都需要通过陈化来改善和提高品质。将新加工的普洱茶放在相对干燥的仓库里让其自然缓慢陈化,以形成陈质味,这种茶叶习惯称之为干仓陈普洱

湿仓茶则是将紧压青茶成品或经人工发酵的普洱茶放入湿仓进行处理,以加速其转化过程。此外,也有将晒青毛茶先行湿仓处理而再行压制成形的。

通过湿仓处理退去生茶新青味、青生味、日晒味,或除去熟茶酸酵气,使茶色显旧像,然后通过仿真包装销往市场。这种看似老陈的茶叶,其实只不过是新茶经过改造罢了。显而易见,湿仓普洱茶与通常所说的普洱茶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
    湿仓制法在广东、越南一带较为普遍,价格相对比较便宜。云南也有销售和效仿。如果云南茶人与爱茶人对此不予以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也许会有湿仓遍云南这么一天的。
3 “湿仓普洱茶的鉴别
    湿仓普洱茶大多年代较短,干仓陈年普洱茶年代相对较长,有经验的饮者一喝便知。

干仓陈年普洱茶以醇和、温润、香高、汤美、甘甜、洁净称奇。能够准确体验这12个字并非易事,需经历长期的经验积累。

凡饮过末代紧茶、大红印饼茶或1975年前后的“7572”“7542”饼茶者,无不为其深厚的陈韵而称奇。而市场中的湿仓普洱茶除汤色变深外,茶汤沉闷,滋味不醇,有强烈的漂浮感,缺乏沉着感。

严重霉变的湿仓普洱茶大多气味霉浊,失去茶叶应有的光泽,给人以欠洁净、不自然的感觉。有的青茶茶汤深浓胜过发酵熟普,有的茶虽经烘焙和几年退仓处理而少了一些霉呛味,但喉部的仓迹却难以驱除。

同时,霉变过的湿仓茶的香气也与干仓普洱茶有着明显的差异。此外,从制茶工艺的特征方面看,过去茶厂生产大多参照厂样或标准样,用料的级数和配比较为规范,茶号相对稳定,不同茶号之间有明确的差异和个性,产品外观和内质也各具特征。

而现在生产是紧跟市场,茶形和用料变化大,难以与过去相同。例如过去的“7542”是勐海茶厂生产的高档青饼,用料精细,饼形较其他茶号紧薄,具有典型的滇南茶风格。而仿造的湿仓品却粗细、老嫩、梗片混杂,丧失了传统风格。有的虽用高档料压制,要么茶条肥短,要么饼形厚小,与传统真品普洱茶相差甚远。
谨慎对待湿仓
    普洱茶的陈化受时间、光、湿、气、温诸因素影响。其中湿度是一个重要因素,合理的湿度有利于茶叶的陈化。量度得当,未必不好。

易武茶农生产的青饼就靠当地的自然湿度,茶质变化自然,不失山野茶的本色。同样的原料异地人为过度加湿,未必有相同的效果。量度得当,对于消除青生味、增强醇度有积极的作用。市场中不乏也有好茶品。但量度不当,必无好结果。如过分加湿,会导致茶叶严重霉变,使之形如朽木;有的滋味变淡,失去了茶叶原始的香活浓厚特征。

众所周知,云南普洱茶一贯以浓醇、甘甜、汤美、耐泡、生态而称奇,如果改变了这一切,何有佳茗之称谓?云南普洱之魅力又从何而来?对待湿仓茶,首先应消除湿仓茶就是老茶的误解。茶叶好坏的判断,应通过对干茶色泽和茶汤滋味来判断。一般而言,自然陈化优于人工催化,缓慢陈化优于人为快速作旧,轻仓茶重仓茶好。茶味要避免霉异味、高火味、燥喉感,重视醇厚度,拒绝发霉茶。但愿普洱茶仍能以其独特的、历史的、科学的风韵流芳百世,造福于人类。
周红杰:男,1962年生,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术骨干。

四、载自:中华茶文化网

干仓普洱与湿仓普洱,有时可以从型茶表面就看出来,但是有些曾经在湿仓,后来改到干仓储存,往往从冲泡后的叶底识别出来。湿仓的普洱是经过了"霉变",对普洱茶的真性有了极大影响。往往熟茶与湿仓茶,有着极相似的失真品味。也有较轻度的,短时间的湿仓普洱,经过三五开的冲泡后,可以还原到干仓特色。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要控制干仓的环境并不太困难,有好的干仓,才能储存出来最自然美好的陈年普洱茶。

要品出新鲜的普洱茶,必须先能辨别生茶和熟茶。普洱生茶和熟茶的辨别,可以从香气、汤色和叶底来找到答案。

从香气辨别 

普洱熟茶因为是经过渥堆,所以会产生一股熟味,一般只有十年陈期以内的干仓熟茶(依传统说法,未曾霉变过的茶品为干仓茶),可以从型茶表面闻出一股熟茶味。约在十年至二十年左右,那股表面熟茶味已经消失,则可从茶汤中感觉出熟味香。一九七三年间由紧茶的材料改做成的第一批熟砖茶,称之为[73厚礴茶],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无论从型茶或茶汤,都再也没有熟味感觉,却有一股[沉香]。沉香是由熟味,经过长期干仓陈化而转变过来最好的熟茶茶香。熟茶味、熟味和沉香是最直接而有效分辨生茶和熟茶的方法之一。 

从汤色辨别 

干仓的普洱茶生茶茶汤是栗红色,接近重火乌龙茶汤色,即使是陈年的生茶,比如已经有八、九十年历史的龙马牌同庆老号普洱茶,它的茶汤颜色只略比五十年的红印普洱圆茶的茶汤深一些。而熟茶的茶汤颜色是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所以在现代的茶种分类中,将普洱茶列为黑茶类,是因为普洱熟茶的汤色有关的。 

从叶底辩别 

干仓的普洱生茶叶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和台湾的东方美人茶叶底颜色很相似。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新鲜感。一泡同庆老普洱茶的叶底,可以显现出百年前那种新鲜活力。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如果是发酵较重的,会有明显炭化,像被烈日烧烤过,有些较老的叶子长期泡在水中那种碎灿的样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反之,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浅而暗,跟只是轻度发酵汇堆过的熟茶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