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食品安全与储存

茶叶食品安全与储存

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cc005c0100m6it.html

第一节 茶叶食品安全知识

QS认证

食品生产许可证采用英文字母QS加12位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编号前4位为受理机关编号,中间4位为产品类别编号,后4位为企业序号。质量认证包括生产基本规范(GMP),安全控制体系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和ISO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国际管理体系认证。

第二节  茶叶原产地保护

闻名世界的干邑酒、香槟酒等就是法国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制度的成果,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规定将地理标志作为一项独立的知识产权加以保护。

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参考法国等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国家的成功经验,颁布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开始在我国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

国家标准GBI7924-1999《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对原产地域产品规定了三大特征:1.按传统的生产工艺在特定地域内生产;

2.产品的质量、特色或声誉在本质上取决于生产地域的○申请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应具备的条件地理特征;

3.以原产地域名称命名。

例如:黄山毛峰茶申报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第一,有效地保护黄山毛峰茶免遭外来非原产地域产品的侵害,凡是原产地域之外的茶叶不得称为“黄山毛峰”。

第二,确定原产地域产品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标准,保证其产品的质量和特色。

第三,提高黄山毛峰茶等产品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的知名度,增加其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全国茶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名单:龙井茶,武夷岩茶,洞庭碧螺春茶,蒙山茶、安吉白茶,都匀毛尖、庐山云雾,安溪铁观音,南京雨花茶等

第三节  茶叶储存

一.茶叶包装贮存的重要性

茶叶很容易吸湿及吸收异味,因此应特别注意包装贮存是否妥当,在包装上要求美观、方便、卫生及保护产品,此外尚需讲求贮存期间的防潮及防止异味的污染,以确保茶叶品质在运输及贩卖期间不致劣变,而使高品质的茶叶能达到消费者手里。

劣变的因素

光线;温度;茶叶水分含量;大气湿度;氧气;微生物;异味污染。

防止劣变

1、色泽劣变的防止方法:

茶叶的“色”可细分为成茶外观的色泽,茶汤水色和开汤后叶底的色泽等。就绿茶而言,外观的色泽是决定售价的重要关健之一。

绿茶色泽的劣变,主要起因于高温破坏叶绿素致丧失原有的碧绿色,而茶叶内所含水分更会加快劣变的速成率。因此要保持绿茶的良好色泽,必须先控制茶叶水分含量不高于4%,并利用冷藏库或冷冻库进行低温贮存(5℃以下)。

充氮包装虽对茶汤水色的保持颇具效果,但对外观或叶底的色泽保持效果不佳。就红茶而言,色泽劣变的主要因素为茶叶内含的水分促进后发酵氧化作用的进行,使色泽带黑,若能保持红茶水分含量不高于5%,则可长期保存红茶品质。

2、香气劣变的防止方法:

茶叶的香气是由许多复杂的化学成份如醇类、醛类、酮类,多环芳香族类等依不同的组合而成,已经知道的茶叶香气成份将近300种,这些香气成份的挥发点都很低且活泼不稳定,易与空气中的氧气产生化学反应(氧化作用)而改变其性质,因而丧失原有的香味。

若包装材料使及易透气性材料如PE塑料袋、保丽袋、纸袋等,则香味物质易随时间而发散消失。要保持茶叶香气必须选用防气性良好的包装材料如:铝箔积层袋、金属罐等,同时必须注意封口的紧密。

3、滋味的劣变的防止方法:

茶汤的滋味主要由儿茶素类和其氧化生成物的聚合物,咖啡因、胺基酸及其他可溶性含氮物质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所形成,其中以儿茶素类较不安定,易与大气中的氧气作用形成氧化生成物,致使茶汤的活性,收敛性,刺激性降低而改变茶汤的滋味。

绿茶等注重鲜味的茶类,于贮存期间应着重于防止儿茶素类被氧化以保持其鲜味;将茶叶先行充氮包装再配合低温贮存(5℃以下),则可长期(至少六个月)保持其鲜味。

红茶、乌龙茶等,倘能应用适当的贮存方法,使茶叶进行缓慢的后发酵氧化作用,减低儿茶素类所引起的涩味,则滋味更醇厚。

4、营养价值低落的防止方法:

绿茶、包种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乙和维生素丙,但维生素丙极易氧化而丧失营养价值。绿茶在常温贮存下若不行充氮包装,经过六个月,维生素丙的含量降低为原有的一半,若行充氮包装则六个月后维生素丙尚保有原量的90%。

白毫乌龙茶与红茶虽几乎不含维生素丙,但维生素乙的含量则甚丰富,且维生素乙在贮存中比较安定,不像维生素丙极易被氧化而失去营养价值。

二、茶叶包装方式:

1、普通包装2、充氮包装或脱氧包装3、真空包装

三.茶叶贮存方法:

(1)常温贮存(2)低温贮存。

高级煎茶、龙井或碧螺春应以低温贮存来保持色泽和新鲜味。

第三节  科学饮茶

温度:95 °C以上。时间:15min左右。次数:最多为3次。水:最好是自来水。

老年人、儿童及缺铁性患者不易多饮茶。临睡前2小时内不易饮茶。茶汤暴露在空气中,放久了易滋生腐败性微生物,且茶多酚、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易氧化减少。故随泡随饮为好。

饮茶的人生启迪:1.选茶→-选择人生2.洗茶→-洗涤人生3.冲茶→-苦难人生

4.泡茶→-等待人生5.赏茶→-欣赏人生6.用茶→-把握人生7.评茶→-评价人生8.藏茶→-呵护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