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鲜和日本历史年代对照表

中国、朝鲜和日本历史年代对照表
日本历史年表

朝 代


时 期


说 明

绳文时代

约前10000年~约前300年

  日本最原始的时代。人们住洞穴、逐渐发展成部落,过着采集、捕鱼、狩猎生活。绳文是指出土的当时的绳文陶器,是那个时期的标志。

弥生时代

前3世纪~3世纪

  标志是弥生陶器的出现。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开始种植水稻,使用各种金属器,例如铜剑、铜矛等。当时日本总称为“倭”,分为许多小国。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奴”国王曾遣使通汉,接受了后汉光武帝所赠与的刻有“汉委奴国王”五字的金印,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福冈县被发现。三国时期(3世纪),“邪马台国”的女王送使者到魏,魏的使者也来到了邪马台国。关于邪马台国的所在地,学术界长期争论,至今未有定论。

古坟时代

3世纪后期~7世纪

  初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全国各地,因此被称为“古坟时代”。这个时期,大量中国的知识、技术传入日本。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等技术,并开始使用中国汉字。6世纪,日本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致力于政治革新,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飞鸟时代

6世纪末~710

  以奈良南部的飞鸟地区为中心的时代,与古坟时代有重叠的部分。645年,孝德天皇政权颁布《改新诏书》,被称为“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建立起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这个时期开始,日本派遣了很多学生和僧人到中国学习政治、法律、文化及佛学知识。702年,日本向中国唐朝政府告知国号为“日本”、君主为“天皇”。

奈良时代

710~794

  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奈良)。平城京是日本仿造中国唐朝都城长安建造的。这一时期,日本继续派出遣唐使,其中留学生阿倍仲麻吕(中文名晁衡)成绩优异,留在唐朝任职,并与李白等文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同一时代,中国的著名高僧鉴真和尚六渡日本失败,第七次终于成功。鉴真把丰富的中国文化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尊敬。奈良的唐招提寺里,至今还供奉着鉴真的塑像。另外,这个时代还诞生了日本历史上几部著名的书籍,如《万叶集》、《古事记》、《日本书记》、《怀风藻》。

平安时代

794~1192

  794年日本迁都平安京(现京都)。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不再大量摄取中国文化。这个时期主要是藤原家族执掌政权,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此期间,日本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并诞生了一批反映贵族文化的文艺作品,如《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语》、《枕草子》等。

镰仓时代

1192~1333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了第一个幕府政权。在文化方面,摄取了中国宋朝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武家文化。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的小说《平家物语》。

室町时代

1333~1467

  足利氏掌握政权,在京都的室町建立幕府政权。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较为薄弱。1467年,“应仁之乱”爆发,各地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

1467~1573

  “应仁之乱”后,进入分裂多战时期,战火纷飞,民不聊生。期间,织田信长立誓统一日本,逐步统一了尾张、近畿地区。

安土桃山时代

1573~1603

  织田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所以信长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1582年,织田信长在本能寺之变中自杀。其后,织田家重臣丰臣秀吉于1590年统一日本。丰臣秀吉统治的30年左右时间称为桃山时代。这个期间,城郭、寺庙的建设十分发达。民间的各种陶艺、风俗画、染织等艺术也得到繁荣发展。

江户时代

1603~1867

  1600年,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建立德川政权。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现东京)建立幕府政权。此后的大约260年间,政权由德川家族掌握,这段时期被称为江户时代。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康下令锁国。文化方面,庶民文化是这个时期的特色。人偶净琉璃、歌舞伎、浮世绘等呈现繁荣景象。

明治时代

1868~1912

  1868年,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发动了“明治维新”,迫使德川家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日本成立以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进入资本主义社会。1869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将“江户”改名为“东京”。日本在这个时期实施“脱亚入欧”的政策,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在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称“日清战争”),1895年以签署《中日马关条约》宣告战争结束。

大正时代

1912~1926

  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间。1923年发生关东大地震。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和中国均参加了战争。一战后战胜国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这成为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昭和时代

1926~1989

  昭和天皇在位期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宣告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宣布投降,标志着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相继投下原子弹。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施管制,改日本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这场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1972年9月,中国总理周恩来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8月,中日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从此中日两国在经济、文化、体育等各方面开始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平成时代

1989~

从1989年日本现在的明仁天皇继位开始到现在。

谈日本历史上各个时代的划分
旧石器时代
    大概10万到3万年前日本列岛开始有人类存在。大约3万4前年前,从华北地方传来刀型石器,在日本列岛广为流传。大约1万5千年前刀型石器突然消失。大约1万2千年前,冰河期结束,地球开始渐渐变暖,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此也就进入了下一个时代。
绳文时代
    大约1万2千年前左右开始被称为绳文时代。从这个时代起,人们开始使用绳文式土器,住在坚穴式住宅里,用弓箭等进行狩猎活动。渔业,农业也初见苗头。开始利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角器等。晚期开始进行栽培稻子的活动。
弥生时代
    公元前8世纪开始3世纪为止的时代。使用的是弥生式土器。代替石器开始使用铁器。部落间开始有战争,随之产生的是防御设施。这个时候起日本被中国成为“倭”。
古坟时代
    3世纪中期起到7世纪左右的时代。各地开始兴建大规模的古坟。
飞鸟时代
    6世纪末开始8世纪为止的时代。根据8世纪初的《日本书记》的记载,派遣遣隋使,遣唐使等到中国学习当时的文明,7世纪初期,圣德太子创立了《冠位十二阶》和《十七条宪法》。8世纪初创立了《大宝律令》。
奈良时代
    8世纪左右。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等史书和文字的编辑很流行。受遣唐使的影响,天平文化昌盛。
平安时代
    8世纪起12世纪末为止的时代。这个时代开始成立王朝国家体制。开始使用平假名,片假名。《源氏物语》《枕草子》等名作都产生于这个时代。
镰仓时代
    12世纪末期开始14世纪左右的时代。真正的武家政权开始。文化方面,运庆和快庆等金刚力士像的制造等写实主义艺术一时流行。
南北朝时代
    14世纪左右。分为大觉寺统治的南朝和持名院统治的北朝。也可以说是室町时代的初期。
室町时代
    14世纪开始16世纪为止的时代。在京都的室町设有幕府。在西方,倭寇袭击朝鲜和中国。北山文化,东山文化繁盛。诞生了能乐,书院造等,水墨画也开始出现。
战国时代
    15世纪后期开始16世纪后期为止的时代。与欧洲国家的交易繁盛,火枪,基督教等传到日本。
安土桃山时代
    丰臣秀吉统一天下后,政治文化都进入稳定期。以大名和武士为中心的豪爽的文化流行。
江户时代
    庆长8年(1603年)开始到庆应3年(1867年)为止的时代。元禄文化,化征文化等繁盛。寺子屋和藩校等教育体制繁盛。开始出现歌舞伎,浮世绘等。
明治时代
    也就是所谓的明治年间(1868—1912年)。跟欧洲人学习新的学问,艺术等。和江户时代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正时代
    也就是所谓的大正年间(1912-1926年)。开始进行普通选举。
昭和时代
    就是所谓的昭和时代(1926-1989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遗症,日本经济低迷,社会不安因素增加。为了消除国内不安定因素,进行了侵略战争,但是遭到中国和美国的强烈反抗,结果以失败告终。文化方面,开始有电影,漫画,收音机,电视机等,西洋服饰开始流行,世界各国的食文化广泛流传。集合住宅,超高层大厦等不断增加。
平成时代
    现有时代
中国历史年代表
社 会 朝 代 起止年代 创建人 都 城
原始社会 五帝 约前26世纪-前21世纪    
奴隶社会 前21世纪-前17世纪 阳城
前17世纪-前11世纪 亳→殷
西周 前11世纪-前771年 武王
东周 前770年 -前256年 周平王 洛邑
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封建社会 战国 前475年 -前221年    
前221年-前206年 始皇(嬴政) 咸阳
西汉 前206年-公元8年 高祖(刘邦) 长安
公元8年-23年 王莽 长安
东汉 25 年-220年 光武帝(刘秀) 洛阳
三国 魏 220年-265年 曹丕 洛阳
三国 蜀 221年-263年 刘备 成都
三国 吴 229年-280年 孙权 建业
西晋 265年-316年 武帝(司马炎) 洛阳
东晋 317年-420年 元帝(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 304年-439年    
南朝 宋 420年-479年   建康
南朝 齐 479年-502年   建康
南朝 梁 502年-557年 刘裕 建康
南朝 陈 557年-589年 萧道成 建康
北朝 北魏 386年-534年 萧衍 平城→洛阳
北朝 东魏 534年-550年 陈霸先
北朝 西魏 535年-557年 拓跋珪 长安
北朝 北齐 550年-577年 元善见(高欢立)
北朝 北周 557年-581年 元宝炬(宇文泰立) 长安
581年-618年 高洋 大兴
618年-907年 宇文觉 长安
五代十国 907年-960年 文帝(杨坚)  
北宋 960年-1127年 高祖(李渊) 开封
南宋 1127年-1279年   临安
916 年-1125年   上京
西夏 1038年-1227年   兴庆
1115年-1234年 太祖(赵匡胤) 中都
1271年-1368年 高宗(赵构) 大都
1368年-1644年 耶律阿保机 南京→北京
1644年-1840年 李元昊 北京
    完颜阿骨打  
    世祖(忽必烈)  
    太祖(朱元璋)  
    (努尔哈赤)世祖(福临)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1840年-1911年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 北京
中华民国 1912年-1949年 南京(曾北京

【纪元前】
    神话时代
    传说时代
    半信史时代
    信史时代
    前9世纪(-周-)
    前8世纪(-周•春秋时代始-)
    前7世纪(-春秋时代-)
    前6世纪(-春秋时代-)
    前5世纪(-春秋时代终•战国时期始-)
    前4世纪(-战国时代-)
    前3世纪(-战国时代终•秦•西楚-西汉-)
    前2世纪(-西汉-)
    前1世纪(-西汉-)
【纪元后】
    1、世纪(-西汉•新•玄汉•东汉-)
    2、世纪(-东汉-)
    3、世纪(-东汉•三国时代•西晋-)
    4、世纪(-西晋•五胡乱华十九国-东晋-)
    5、世纪(-东晋-五胡乱华十九国-南北朝-)
    6、世纪(-南北朝•隋-)
    7、世纪(-隋•唐•南周-)
    8、世纪(-南周•唐-)
    9、世纪(-唐-)
    10、世纪(-唐•五代十一国•宋-辽-)
    11、世纪(-宋-辽-西夏-)
    12、世纪(-宋-辽•金-西夏-)
    13、世纪(-宋-金-西夏•蒙古-)
    14、世纪(-元•明-)
    15、世纪(-明-)
    16、世纪(-明-)
    17、世纪(-明•清-)
    18、世纪(-清-)
    19、世纪(-清-)
    20、世纪(-清•中华民国-)
中国历史年表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棗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棗7000年前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棗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 尧 舜 禹时期 
    黄帝轩辕氏  前2697~前2599 
    少昊金天氏  前2598~前2515 
    颛顼高阳氏  前2514~前2437 
    帝喾高辛氏  前2436~前2367 
    帝挚高辛氏  前2366~前2358 
    唐尧  前2357~前2258 
    虞舜  前2257~前2208 
    夏   前2207~前1766 
    商   前1765~前1122 
    西周  前1121~前 771 
    东周(春秋、战国)  前 770~前 249 
    秦   前248~前 207 
    汉   前206~ 220 
    西 前206~  8 
    新莽9~ 23 
    更始帝 23~ 25 
    东汉25~220 公元25年,光武帝建年号
    三国 220~280  
    魏 220~265 
    蜀 221~263 
    吴 222~280 
  晋 265~420 
    西晋 265~316 
    东晋 317~420 
    十六国304~439 
    前赵  304~329刘渊国号汉,刘曜改为赵,史称前赵
    成汉/前蜀 304~347 
    后赵 319~350 
    前凉 324~376 
    前燕 337~370 
    前秦 351~394 
    后秦 384~417 
    后燕 386~403 
    南凉 397~414 
    南燕 398~410 
    西凉 400~420 
    北凉 401~439 
    夏  407~431 
    北燕 409~436 
  南北朝  386~589 
    北朝 386~581 
    南朝 420~589 
    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北魏 386~534 
    东魏 534~550 
    西魏 535~556 
    北周 557~581
    北齐 550~577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   907~960 
    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1~960 
    十国  902~979 
    吴  902~937 
    前蜀 907~925 
    吴越 907~978 
    楚  924~960 
    南汉 907~971 
    闽  909~945 
    南平/荆南  924~960 
    后蜀 934~965 
    南唐 937~975 
    北汉 951~979 
    宋  960~1279 
    北宋 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
    三、真宗 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 祯,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
    六、神宗 顼,熙宁,在位18年。
    七、哲宗 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 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九、钦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1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在位 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宝庆,在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 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 3年。
    九、帝 昺,祥兴,在位 3年。
    辽 907~1125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 93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西夏 1038~1227 
    金 1115~1234 
    元  1206~1367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 1279年灭南宋
    l279--l368,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1 世祖忽必烈, 至元,在位15年。
    2 成宗铁木耳, 元贞,在位13年。
    3 武宗 海山, 至大,在位 4年。
    4 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 9年。
    5 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
    6 泰定帝也孙铁木耳, 泰定,在位 5年。
    7 大顺帝阿速吉八, 大顺,在位 1年。
    8 明宗和世瑓, 天历,在位 2年。
    9 文宗图铁木耳, 至顺,在位 5年。
    10宁宗懿璘质班, 至顺,在位 1年。
    11顺帝托权铁木耳, 元统,在位36年。
    明  1368~1644公元1644年桂王被杀, 1368--1644,共277年,历十七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年号 纪年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1 洪武 1368 太祖 朱元璋 洪武元年正月 (1368.1)
    2 建文 1398 惠帝 朱允文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1398.6)
    3 永乐 1402 成祖 朱 棣 建文四年六月 (1402.7)
    4 洪熙 1424 仁宗 朱高炽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 (1424.9)
    5 宣德 1425 宣宗 朱瞻基 洪熙元年六月 (1425.6)
    6 正统 1435 英宗 朱祁镇 宣德十年正月 (1435.2)
    7 景泰 1450 代宗 祁 钰 正统十四年九月 (1450.9)
    8 天顺 1457 英宗 朱祁镇 景泰八年正月复辟 (1457.2)
    9 成化 1464 宪宗 朱见深 天顺八年正月 (1464.2)
    10弘治 1487 孝宗 朱佑樘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 (1487.2)
    11正德 1505 武宗 朱厚照 弘治十八年五月 (1505.6)
    12嘉靖 1521 世宗 朱厚璁 正德十六年四月 (1521.5)
    13隆庆 1567 穆宗 朱载后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7.2)
    14万历 1572 神宗 朱翊钧 隆庆六年六月 (1572.7)
    15泰昌 1620 光宗 朱常洛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 (1620.8)
    16天启 1620 嘉宗 朱由校 泰昌元年九月 (1620.10)
    17崇祯 1627 思宗 朱由检 天启七年八月 (1627.10)
    顺
    李自成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  1616~1911清建国于公元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 1644年入关,共268年,历十帝。满族, 建都:北京。
    清太祖--天命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616-1626
    清太宗--崇德帝--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1643
    1 清世祖--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 1644-1661
    2 清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 1662-1722
    3 清世宗--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1723-1735
    4 清高宗--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1736-1795
    5 清仁宗--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 1786-1820
    6 清宁宗--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 1821-1850
    7 清文宗--咸丰帝--爱新觉罗.弈詝 1851-1861
    8 清穆宗--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 1862-1874
    9 清德宗--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 1875-1908
    10清末帝--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 1909-1911
    中华民国  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中国历史重要大事年表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 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 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黄帝 尧 舜 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 禹传子启 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共和元年 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 犬攻入镐京 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秦始皇确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 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改国号新
    17 18年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 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 西晋灭吴
    316年 匈奴兵攻占长安 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开始
    485年 北魏实行均田制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 隋朝建立 北朝结束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南朝结束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世纪前期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8世纪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 以渤海为号
    同一时期 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世纪中期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780年 实行两税法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 唐亡 五代开始
   916年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979年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005年 宋 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变法
   1115年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 南宋开始
   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27年 蒙古灭西夏
   1234年 蒙古灭金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1351年 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盟军攻占大都 元亡
   明初 开始修建明长城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1581年 实行一条鞭法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农民军攻占北京 明亡
   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 清军入关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5 1686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6年 昭莫多战役
   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 维吾尔贵族大和卓 小和卓发动叛乱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日本历史大事对比年表

时代

西历

天皇·年号

日本史

世界史

先土器时代(?——1万年前)

 

 

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日本列岛形成。
本全域出现原始人类活动。
石器开始制作和使用。

约200万前年非洲猿人、
约50万年前亚欧大陆原人、约15万年前旧人、
约3万年前新人等出现。

绳纹时代(1万年前——公元前三世纪)

 

 

绳纹土器、瓮棺出现。
竖穴居住。
陶制或木制的工艺品及屈葬、拔牙习俗盛行。
母系氏族形成,出现原始农耕。

公元前5500年前后,中国新石器文化(农耕文化)开始。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行政成立。

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

 

 

稻作文传入、金属器出现、弥生土器发达。
大陆系统的磨制石器、铁制工具、木制农具出现。
稻作波及中国、四国、近畿、关东、东北等地区。
大陆青铜技术和青铜器传入。
公元前后,倭人分为百余国,来汉朝贡。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前206年汉立。
前194年卫氏朝鲜建国。
前108年汉武帝在朝鲜置乐浪等四郡。
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
105年蔡伦发明造纸。
166年罗马皇帝使者达到后汉。
220年三国鼎立。
265年司马炎建西晋。

57

 

汉光武帝赐倭奴国王印绶 “汉委奴国王”金印。

107

 

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于汉安帝。

184前后

 

倭国大乱,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以“事鬼道,能惑众”立,尊卑有差,收租税。

239

 

卑弥呼遣使朝魏。魏赐号亲魏倭王。后倭女王壹与遣使朝晋,至413年为止中国史籍未见记载。

古坟时代(4世纪初——6世纪中叶)

四世纪中期

 

大和政权成立,在大和地区出现,埋葬有三角缘神兽镜等铜镜的大型古坟。须惠器制作及马具使用普及。
博士王仁及阿知使主、弓月君等渡日。

300年中美州马雅文化兴
313年基督教获得公认。高句丽灭带示、乐浪两郡。
372年佛教传入高句丽。
375日耳曼民族大移动。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
399法显赴印取经。
414年高句丽好太王碑立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527年新罗初行佛法。
东萨克逊族建国。

404

 

侵入朝鲜,与高句丽争战败北。

413

仁德

倭王讃遣使贡方物。

425

仁德

倭王讃遣司马曹达赴宋朝贡。

460

雄略

雄略天皇劝皇妃养蚕、诸国植桑。

478

雄略

倭国王武上表要求除正,宋顺帝封其为“安东大将军”等号。

527

继体·继体21

筑紫国造磐井之乱,翌年被平定。

飞鸟时代(6世纪中叶——8世纪初)

538

钦明·钦明8

百济圣明王赠佛像、佛经于日。

589年隋统一中国。
603年波斯与东罗马开战(610结束)。
614年月隋再击高句丽。
618年唐朝建立。
629年玄奘赴印。
630年唐灭东突厥。穆罕默德征服麦加。
644年阿拉伯帝国建立。
646年玄奘完成《大唐西域记》。
673年伊斯兰军攻打君士坦丁堡。
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
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694年摩尼教传入中国。
698渤海国建立。

562

钦明23

加罗(任那)被新罗灭。

587

用明2

苏我马子与圣德太子等合力灭物部守屋。

588

用明3

着手建立法兴寺(飞鸟寺)建立。

593

推古·推古2

4月圣德太子摄政,翌年颁行佛教兴隆之诏。

600

推古8

日本攻占新罗五城。初次遣使赴隋朝贡。

603

推古11

12月制定冠位12阶。翌年4月制定宪法17条。

607

推古15

7月遣小野妹子赴隋朝贡。法隆寺建立。

608

推古16

9月小野妹子送裴世清回国,留学生(僧)高向玄理等8人随行。

614

推古22

6月遣犬上御田秋使于隋。

618

推古26

 

朝鲜历史年表

古朝鲜国(传说是蚩尤的后裔)
箕氏朝鲜(商纣王叔父箕子所建)
1世 太祖文聖大王箕子姓子氏諱須臾又諱胥餘商帝武乙次子諱理子也誕
于帝乙十七祀丙戌五十四祀周武王己卯痛深革殷志堅岡僕遂東出朝鮮都平壤國號後朝鮮敎民八條變夷爲夏周成王戊午薨在位四十祀壽九十三墓平壤城北王荇山負子原俗稱兎山三十世嘉德王追尊爲王
2世 莊惠王 諱松 周成王34年己未在位25年 諱仲封於于其子孫在鮮在于者食其二國因姓鮮于
3世 敬孝王 諱詢 康王22年甲申(B.C 1057)  在位 27年
4世 恭貞王 諱伯 昭王23年辛亥(B.C 1030)  在位 30年
5世 文武王 諱椿 穆王2年辛巳(B.C 1000)  在位 28年
6世 太原王 諱  穆王30年己酉(B.C 972)  在位 4年
7世 景昌王 諱莊 穆王35年癸丑(B.C 968)  在位 11年
8世 興平王 諱捉 穆王45年甲子(B.C 957)  在位 14年
9世 哲威王 諱調 共王4年戊寅(B.C 943)  在位 18年
10世 宣惠王 諱索 懿王14年丙申(B.C 925)  在位 29年
11世 誼襄王 諱師 孝王14年乙丑(B.C 896)  在位 53年
12世 文惠王 諱炎  王36年戊午(B.C 843)  在位 50年
13世 盛德王 諱越 宣王35年戊申(B.C 793)  在位 15年
14世 悼懷王 諱職 幽王4年癸亥(B.C 778)  在位 2年
15世 文 王 諱優 幽王6年乙丑(B.C 776)  在位 15年
16世 昌國王 諱睦 平王10年庚辰(B.C 761)  在位 13年
17世 武成王 諱平 平王23年癸巳(B.C 748)  在位 26年
18世 貞敬王 諱闕 平王49年己未(B.C 722)  在位 19年
19世 成王 諱懷 桓王17年戊寅(B.C 703) 在位 28年
20世 孝宗王 諱存 惠王2年丙午(B.C 675) 在位 17年
21世 天王 諱孝 惠王19年癸亥(B.C 658) 在位 24年
22世 修道王 諱襄 惠王58年丁亥(B.C 634) 在位 19年
23世 徽襄王 諱通 頃王4年丙午(B.C 615) 在位 21年
24世 奉日王 諱參 定王13年丁卯(B.C 594) 在位 16年
25世 德昌王 諱僅 簡王8年癸未(B.C 578) 在位 18年
26世 壽聖王 諱翔 靈王12年辛丑(B.C 560) 在位 41年
27世 英傑王 諱 敬王1年壬午(B.C 519) 在位 16年
28世 逸民王 諱岡 敬王17年戊戌(B.C 503) 在位 17年
29世 濟世王 諱混 敬王34年乙卯(B.C 486) 在位 21年
30世 淸國王 諱璧 貞定王5年丙子(B.C 465) 在位 33年
31世 導國王 諱澄 考王10年己酉(B.C 432) 在位 19年
32世 赫聖王 諱 威烈王13年戊辰(B.C 413) 在位 28年
33世 和羅王 諱謂 安王17年丙申(B.C 385) 在位 16年
34世 說文王 諱賀 王7年壬子(B.C 369) 在位 8年
35世 慶順王 諱華 顯王8年庚申(B.C 361) 在位 19年
36世 嘉德王 諱詡 顯王27年己卯(B.C 342) 在位 27年
37世 三王 諱 愼王6年丙午(B.C 315)在位 25年
38世 顯文王 諱釋 赫王25年辛未(B.C 290) 在位 39年
39世 章平王 諱潤 東周君5年庚戌(B.C 251) 在位 19年
40世 宗統王 諱丕初諱恤 秦王政15年己巳(B.C 232) 在位 12年
41世 哀王 諱準 輿地勝覽云武康王始皇二十七年申巳漢惠帝元年丁未燕人衛滿來侵率佐右宮人浮海南出國馬郡今益山改國號曰馬韓在平壤爲王二十七年自箕聖東渡己卯後凡四十一世年爲九百二十九年.

卫氏朝鲜(前194-前108,汉朝人卫满所建)
汉帝国(前108-公元220)
王朝名称 新罗 在位时间 高句丽 在位时间 百济 在位时间 
(注释) 金、昔、朴氏接替 前57~935 高氏 前37-668 扶余氏 前18-660 
  朴赫居世 前57-4 东明王 前37-前20 温祚王 前18-27 
  南解王 4月23日 瑠璃王 前19-17 多娄王 28-76 
朝鲜的 儒理王 24-56 太武神王 18-43 己娄王 77-127 
三国时代 昔脱解王 57-79 闵中王 44-47 盖娄王 128-165 
  娑婆王 80-111 慕本王 48-52 肖古王 166-213 
  祗摩王 112-133 太祖王 53-145 仇首王 214-233 
  逸圣王 134-153 次大王 146-164 古尔王 234-285 
  阿达罗王 154-183 新大王 165-178 责稽王 286-297 
  伐休王 184-195 故国川王 179-196 汾西王 298-303 
  奈解王 195-229 山上王 197-226 比流王 304-343 
  助赍王 230-246 东川王 227-247 契王 344-345 
  沾解王 247-260 中川王 248-269 近肖古王 346-374 
  味邹王 261-283 西川王 270-2-1 近仇首王 375-383 
  儒礼王 284-297 烽上王 292-299 枕流王 384-385 
  基临王 298-309 美川王 300-330 辰斯王 385-391 
  迄解王 310-355 故国原王 331-370 阿华王 392-404 
  奈勿王 356-401 小兽林王 371-383 腆支王 405-419 
  实圣王 402-416 故国壤王 384-391 久尔辛王 420-426 
  纳祗王 417-457 广开土王 392-412 毗有王 427-454 
  慈悲王 458-478 長寿王 413-490 盖卤王 455-474 
  绍智王 479-500 文咨王 491-516 文周王 475-476 
  智证王 500-513 安蔵王 517-530 三斤王 477-478 
  法兴王 513-540 安原王 531-544 东城王 479-500 
  真兴王 540-576 阳原王 545-558 武宁王 501-522 
  真智王 576-579 平原王 559-589 圣王 523-553 
  真平王 579-632 婴阳王 590-617 威徳王 554-597 
  善德女王 632-647 荣留王 618-641 惠王 598-598 
  真徳女王 647-654 宝臧王 642-668 法王 599-600 
  武烈王 654-661     武王 600-640 
  文武王 661-681     义慈王 641-660 
  神文王 681-692         
  孝昭王 692-702         
  圣德王 702-737       
  孝成王 737-742       
  景德王 742-765       
  恵恭王 765-780       
  宣德王 780-785       
  元聖王 785-799       
  昭圣王 799-800       
  哀荘王 800-809       
  宪德王 809-826       
  兴德王 826-836       
  僖康王 836-838       
  闵哀王 837-839       
  神武王 839       
  文圣王 839-857       
  宪安王 857-861       
  景文王 861-875       
  宪康王 875-886       
  定康王 886-887       
  真圣女王 887-897       
  孝恭王 897-912       
  神德王 912-917       
  景明王 917-924       
  景哀王 924-927       
  敬顺王 927-935        
     
王朝名称 历代帝王 在位时间 铸钱情况 备注     
高丽 太祖 918-943   王建创建高丽
    
高麗   
(王氏) 惠宗 943-945         
918-1392 定宗 945-949         
  光宗 949-975         
  景宗 975-981         
  成宗 981-997 乾元重宝背东国 成宗995年始鋳     
  穆宗 997-1009         
  显宗 1009-1031         
  徳宗 1031-1034         
  靖宗 1034-1046         
  文宗 1046-1082         
  順宗 1082-1083         
  宣宗 1083-1094         
  献宗 1095         
  肃宗   海东元宝、通宝、重宝       
  1095-1105 东国通宝、重宝 肃宗1096年始铸三种钱币   
    三韩通宝、重宝     
  睿宗 1105-1122         
  仁宗 1122-1146         
  神宗 1146-1170         
  煕宗 1170-1197         
  毅宗 1197-1204         
  明宗 1204-1211         
  康宗 1211-1213         
  高宗 1213-1259         
  元宗 1260-1274         
  忠烈王 1274-1308         
  忠宣王 1308-1313         
  忠肃王 1313-1339         
  忠惠王 1339-1344         
  忠穆王 1344-1348         
  忠定王 1348-1351         
  恭愍王 1351-1374         
  辛禺 1374-1388         
  辛昌 1389         
  恭让王 1389-1392         
朝鮮 太祖 1392-1397   李成桂创立朝鲜     
(大韩) 定宗 1398-1401         
李氏 太宗 1401-1418         
1392 世宗 1418-1450 朝鲜通宝 世宗1424年始铸     
-1910 文宗 1450-1452         
  端宗 1452-1455         
  世祖 1455-1468         
  睿宗 1468-1469         
  成宗 1469-1494         
  燕山君 1494-1506         
  中宗 1506-1544         
  仁宗 1544-1545         
  明宗 1545-1567         
  宣祖 1567-1608         
  光海君 1608-1623         
  仁祖 1623-1649         
  孝宗 1649-1659         
  显宗 1659-1674         
  肃宗 1674-1720 常平通宝 肃宗1678年始铸     
  景宗 1720-1724         
  英宗 1724-1776         
  正宗 1776-1800         
  纯祖 1800-1834         
  宪宗 1834-1849         
  哲宗 1849-1863         
  高宗 1863-1907         
  纯宗 1907-1910

高丽王朝(918-1392)

王位

庙号

谥号

名諱

別名

统治时间

追封

高麗始祖

元德大王

[[高麗始祖|]]

 

追封

追封

高麗懿祖

景康大王

[[高麗懿祖|]]

 

追封

追封

高麗世祖

威武大王

[[高麗世祖|]]

 

追封

1

高麗太祖

應運光烈大定睿德章孝威穆仁勇神聖大王

王建

 

918年-[[943年]天授元年-天授26年]

2

高麗惠宗

仁德明孝宣顯高平景憲義恭大王

王武

 

943年-945年

3

高麗定宗

至德章敬正肅令仁簡敬莊元文明大王

王堯

 

946年-949年

4

高麗光宗

弘道宣烈平世肅憲懿孝康惠大成大王

王昭

王仙

949年-975年

5

高麗景宗

至仁成穆明惠順熙靖孝恭懿獻和大王

王胄

 

975年-981年

追封

高麗戴宗

睿聖和簡恭慎顯獻宣慶大王

王旭

 

追封

6

高麗成宗

康威章憲光孝獻明襄定文懿大王

王治

 

981年-997年

7

高麗穆宗 (高麗閔宗)

孝思威惠克英靖恭宣讓大王 (宣靈大王)

王誦

王訟

997年-1009年

追封

高麗安宗

憲景聖德孝懿大王

王郁

 

追封

8

高麗顯宗

大孝德威達思元文大王

王詢

王安世

1010年-1031年

9

高麗德宗

宣孝剛明光莊敬康大王

王欽

 

1031年-1034年

10

高麗靖宗

弘孝安懿康獻英烈文敬容惠大王

王亨

 

1035年-1046年

11

高麗文宗

章聖剛正明戴仁孝大王

王徽

 

1046年-1083年

12

高麗順宗

英明靖憲宣惠大王

王勛

 

1083年

13

高麗宣宗

安成寬仁顯順思孝大王

王運

 

1083年-1094年

14

高麗獻宗

恭殤定比懷孝大王

王昱

 

1094年-1095年

15

高麗肅宗

文惠康正明孝大王

王顒

王熙

1095年-1105年

16

高麗睿宗

明烈齊順文孝大王

王俁

 

1105年-1122年

17

高麗仁宗

克安恭孝大王

王楷

 

1123年-1146年

18

高麗毅宗

剛果莊孝大王

王晛

 

1146-1170

19

高麗明宗

皇明光孝大王

王皓

 

1170-1197

20

高麗神宗

敬恭靖孝大王

王卓

王晫

1197-1204

21

高麗熙宗

仁穆誠孝大王

王韺

 

1204-1211

22

高麗康宗

浚哲文烈亶聰明憲貽謀穆清元孝大王

王祦

王璹/王貞

1211-1213

23

高麗高宗

忠憲安孝大王

王皞

 

1213-1259

24

高麗元宗

忠敬順孝大王

王倎

王禃

1260-1274

25

高麗中宗(向元朝稱臣)

忠烈景孝大王

王賰

王昛/王椹

1274-1298
復位1298-1308

26

高麗憲宗

忠宣憲孝大王(太尉王)

王璋

 

1298
復位1308-1313

27

高麗太宗

忠肅懿孝大王

王燾

 

1313-1330
復位1332-1339

28

高麗孝宗

忠惠獻孝大王

王禎

 

1330-1332
復位1339-1344

29

高麗繼宗

忠穆顯孝大王

王昕

 

1344-1348

30

高麗哀宗

忠定大王

王蚳

迷思監朶兒只

1349-1351

31

高麗武宗

恭愍仁文義武勇智明烈敬孝大王 (恭愍王)

王祺

 

1351-1374

32

高麗莊宗

前廢王 (禑大王)

王禑

辛禑

1374-1388

33

高麗原宗

後廢王 (昌大王)

王昌

辛昌

1388-1389

34

高麗純宗

恭讓大王

王瑤

 

1389-1392

朝鲜王朝(1392-1910)

王位

庙号

谥号

名讳

别名

统治时间

追封

穆祖

仁文圣穆大王

李安社

 

追封

追封

翼祖

康惠圣翼大王

李行里

 

追封

追封

度祖

恭毅圣度大王

李椿

 

追封

追封

桓祖

渊武圣桓大王

李子春

 

追封

1

太祖

康献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大王
高皇帝

李成桂

李旦

1392年-1398年

2

定宗

恭靖懿文庄武温仁顺孝大王

李芳果

李曔

1398年-1400年

3

太宗

恭定圣德神功建天体极大正启佑文武睿哲成烈光孝大王

李芳远

 

1400年-1418年

4

世宗

庄宪英文睿武仁圣明孝大王

李祹

 

1418年-1450年

5

文宗

恭顺钦明仁肃光文圣孝大王

李珦

 

1450年-1452年

6

端宗

恭懿温文纯定安庄景顺敦孝大王

李弘暐

 

1452年-1455年

7

世祖

惠庄承天体道烈文英武至德隆功圣神明睿钦肃仁孝大王

李瑈

 

1455年-1468年

8

睿宗

襄悼钦文圣武懿仁昭孝大王

李晄

 

1468年-1469年

追封

德宗

怀简宣肃恭显温文懿敬大王

李暲

 

追封

9

成宗

康靖仁文宪武钦圣恭孝大王

李娎

 

1469年-1494年

10

-

燕山君(废王)

李隆

 

1494年-1506年

11

中宗

恭僖徽文昭武钦仁诚孝大王

李怿

 

1506年-1544年

12

仁宗

荣靖献文懿武章肃钦孝大王

李岹

李峼

1544年-1545年

13

明宗

恭宪献毅昭文光肃敬孝大王

李峘

 

1545年-1567年

14

宣宗
宣祖

昭敬正伦立极盛德洪烈至诚大义格天熙运景命神历
弘功隆业显文毅武圣睿达孝大王

李昖

 

1567年-1608年

15

光海君

景烈成平愍武献文大王

李珲

 

1608-1623

擅立

-

兴安君

李瑅

 

1624(非正统)

追封

元宗

恭良敬德仁宪靖穆章孝大王

李琈

 

追封

16

仁祖

宪文烈武明肃纯孝大王

李倧

 

1623-1649

17

孝宗

宣文章武神圣显仁明义正德大王

李淏

 

1649-1659

18

显宗

昭休衍庆敦德绥成纯文肃武敬仁彰孝大王

李棩

 

1659-1674

19

肃宗

显义光伦睿圣英烈裕谟永运洪仁峻德配天合道启休笃庆正中协极
神毅大勋章文宪武敬明元孝大王

李焞

 

1674-1720

20

景宗

德文翼武纯仁宣孝大王

李昀

 

1720-1724

21

英宗
英祖

至行純德英謨毅烈章義弘倫光仁敦禧體天建極聖功神化
大成廣運開泰基永堯明舜哲-{乾}-健坤寧配命垂統景歷洪休
中和隆道肅莊彰勛正文宣武熙敬顯孝大王

李昑

 

1724-1776

追封

眞宗

温良睿明哲文孝章大王
昭皇帝

李緈

 

追封

追封

庄祖

思悼绥德敦庆弘仁景祉章伦隆范基命彰休赞元宪诚启祥显熙庄献广孝大王
懿皇帝

李愃

 

追封

22

正宗
正祖

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大王
宣皇帝

李祘

 

1776-1800

23

纯宗
纯祖

渊德显道景仁纯禧体圣凝命钦光锡庆继天配极隆元敦休懿行昭伦熙化峻烈
大中至正洪勋哲谟-{干}-始泰亨昌运弘基高明博厚刚健粹精启统垂历建功裕范
文安武靖英敬成孝大王

李玜

 

1800-1834

追封

翼宗
文祖

体元赞化锡极定命圣宪英哲睿诚渊敬隆德纯功笃休弘庆洪运盛烈宣光浚祥
尧钦舜恭禹勤汤正启天建统神勋肃谟-{干}-大坤厚广业永祚庄义彰伦行健配宁
基泰垂裕熙范昌禧立经亨道成献昭章致中达和继历协纪刚粹景穆峻惠衍祉
敦文显武仁懿孝明大王
翼皇帝

李旲

 

追封

24

宪宗

体健继极中正光大至圣广德弘运章化经文纬武明仁哲孝大王
成皇帝

李奂

 

1834-1849

25

哲宗

熙伦正极粹德纯圣钦命光道敦元彰化文显武成献仁英孝大王
章皇帝

李元范

 

1849-1863

26

高宗

统天隆运肇极敦伦正圣光义明功大德尧峻舜徽禹谟汤敬应命立纪至化神烈
巍勋洪业启基宣历干行-{干}-定英毅弘休寿康文宪武章仁翼贞孝太皇帝

李载晃

 

1863-1907

27

纯宗

文温武宁敦仁诚敬孝皇帝

李坧

 

1907-1910

韩国历任总统
上海流亡政府(1919-1948)
早在大韩民国成立以前,在上海設有流亡政府,運作形式與今日相仿,並曾选出过六任总统(又稱作“主席”)。这六任总统分別如下:
1.李承晚 (1919年-1925年)
2.-{朴殷植}(1925年)
3.李相龍 (1925年-1926年)
4.洪震  (1926年)
5.李東寧 (1926年-1927年)
6.金九 (1927年-1948年)
大韩民国(1948——)

任期

總統姓名

任期

說明

第1屆

李承晚

1948年7月24日-1952年8月4日

由國會議員以間接選舉選出

第2屆

李承晚

1952年8月5日-1956年5月14日

直接選舉選出

第3屆

李承晚

1956年5月15日-1960年4月27日

 

代總統

許政

1960年4月27日-1960年6月15日

419革命,外務部長官代理總統職務

代總統

郭尚勳

1960年6月17日-1960年6月22日

修改憲法,由國會議長暫代總統職務

代總統

許政

1960年6月23日-1960年8月12日

 

第4屆

尹潽善

1960年8月13日-1962年3月22日

由國會議員以間接選舉選出

代總統

張都暎

1961年5月19日-1961年7月3日

516政變 国家再建最高会議議長

代總統

朴正熙

1961年7月3日-1963年10月14日

国家再建最高会議議長


第5屆

朴正熙

1963年10月15日-1967年5月2日

直接選舉選出

第6屆

朴正熙

1967年5月3日-1971年4月26日

 

第7屆

朴正熙

1971年4月27日-1972年12月22日

 

第8屆

朴正熙

1972年12月23日-1978年7月5日

十月維新,由統一主體國民會議經間接選舉選出

第9屆

朴正熙

1978年7月6日-1979年10月26日

被暗殺

代總統

崔圭夏

1979年10月26日-1979年12月5日

總統任期屆滿

第10屆

崔圭夏

1979年12月6日-1980年8月16日

全斗煥發動軍事政變下台

代總統

朴忠勳

1980年8月16日-1980年8月26日

在新總統選出前暫代總統

第11屆

全斗煥

1980年8月26日-1981年3月5日

 

第12屆

全斗煥

1981年3月5日-1988年2月24日

新憲法制定,由国会議員間接選舉選出

第13屆

盧泰愚

1988年2月26日-1993年2月25日

直接選舉選出

第14屆

金泳三

1993年2月25日-1998年2月25日

 

第15屆

金大中

1998年2月26日-2003年2月24日

 

第16屆

盧武鉉

2003年2月25日-2004年3月12日

 

代總統

高建

2004年3月12日-2004年5月14日

原總統因違法宣傳而被國會彈劾

第17届

盧武鉉

2004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