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普洱茶膏品饮价值、普洱茶膏几种品饮方式、鉴别、欣赏
现代普洱茶膏品饮价值、普洱茶膏几种品饮方式、鉴别、欣赏
载自:茶膏世界——http://blog.sina.com.cn/chagao
首发:http://www.moderntea.net/Moderntea_Article_46.html
普洱茶膏品饮价值
中国历来就有药食同源一说,并保留了上千年“食疗”与“食补”的习惯,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养生理论中一个很重要的分支。但现在,很多人依据这个理论,有意识将一些食品具有保健性质的功能无限的放大,甚至将食品当成“药”来宣传。在这方面,茶叶界为重灾区。
很多茶叶及茶叶深加工产品都拼命向“药”的功效看齐,我们现在能确定的病症,几乎都能从各种茶的宣传中寻找到一种治疗的“答案”。更有意思的是,有的宣传,竟将某种茶产品说成是针对某种病症的“奇药”。如一些茶产品竞公然宣称对某一种疾病产生治疗作用,其临床实践证明,患者在服用一定时间后,竟然停药,完全靠这种茶产品进行治疗与康复。这显然有悖科学常识。
其实,食品从来没有临床实验的要求,更没有临床实验一说。我们现在通称的临床实验是泛指药品研发的一个过程。有相当严格的规范程序和严格的国家标准,及全过程详尽的医学观察。更重要的是要有国家权威部门的审批(即临床许可证)。且分为一期临床、二期临床、三期临床等,不像很多人误解的那样:只要通过某个医院、某个科室寻找到一些类似的病人,通过对他们的采样,就完成了某个产品能够治疗某种疾病的“临床实验”。这是现代的“笑话”,也是对消费者的误导。
一、一般食品与保健(功能)食品、药品的区别
国家在《食品工业基本术语》第2.1条将“一般食品”定义为“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用的物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CODEXSTAN1:1985《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对“一般食品”的定义是:“指供人类食用的,不论是加工的、半加工的或未加工的任何物质,包括饮料、胶姆糖,以及在食品制造、调制或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任何物质;但不包括化妆品、烟草或只作药物用的物质”。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定义虽文字表达方式不同,但含义是一致的,概括起来就是:供人类食用的所有物质。
在《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l条将保健(功能)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一)一般食品和保健(功能)食品有共性也有区别
1. 共 性
保健(功能)食品和一般食品都能提供人体生存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食品的第一功能),都具有特定的色、香、味、形(食品的第二功能)。
2. 区 别
①保健(功能)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生理活性物质),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能(食品的第三功能);而一般食品不强调特定功能(食品的第三功能)。
②保健(功能)食品一般有特定的食用范围(特定人群),而一般食品无特定的食用范围。
在一般食品中也含有生理活性物质,由于含量较低,在人体内无法达到调节机能的浓度,不能实现功效作用。保健(功能)食品中的生理活性物质是通过提取、分离、浓缩(或是添加了纯度较高的某种生理活性物质),使其在人体内达到发挥作用的浓度,从而具备了食品的第三功能。
(二)保健(功能)食品与药品有严格的区别
药品是治疗疾病的物质;保健(功能)食品的本质仍然是食品,虽有调节人体某种机能的作用,但它不是人类赖以治疗疾病的物质。对于生理机能正常,想要维护健康或预防某种疾病的人来说,保健(功能)食品是一种营养补充剂。对于生理机能异常的人来说,保健(功能)食品可以调节某种生理机能、强化免疫系统。
普洱茶属于具备保健功能的特殊茶叶产品,普洱茶膏则是它的深加工产品,同属于具有保健功能的特殊茶制品。
二、普洱茶膏的品饮价值——物质基础
1. 普洱茶膏所含茶叶多酚类(即茶多酚)的含量高于普洱散茶和饼茶
普洱茶膏的四大主体: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酮、黄酮醇类;花青素、花白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等在特殊的厌氧发酵过程中相互制约与转化。其中,除酚酸及缩酚酸外,其他三种均具有a-苯基苯并吡喃为主体的结构,都统称为类黄硐物质,其基本碳架为C6-C3-C6。这种类黄硐物质通过食道进入胃和小肠,并由小肠黏膜吸收进入门静脉,在肝脏酶作用下转化为各种代谢物;它能降低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促进总脂和胆固醇的排泄,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阻止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进而促进胆固醇的流动和转化,减少血清胆固醇以及胆固醇在血管内膜上的沉积;抑制12-脂氧化合酶和环氧合酶,改变花生四烯酸代谢,增加前列腺环素,减少血栓素合成而起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和促纤溶作用;同时,它还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血管,松弛血管平滑肌,增强血管壁和调节血管壁通透性,从而达到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具有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
2. 普洱茶膏中所含茶色素是属于水溶性色素,是在普洱茶膏加工过程中由黄酮类化合物和儿茶素氧化聚合的产物
茶色素主要由茶黄素、茶褐素、茶红素组成。质量高于普洱茶,更远远高于绿茶等其他茶类。茶黄素是普洱茶膏汤色“亮”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形成茶汤“金圈”的主要物质;茶红素是普洱茶膏汤色“红”的主要成分,由于其分子结构中有两个羧基,因而显酸性。茶色素能够松弛平滑肌痉挛以解除微动脉高压,协调血管内膜分泌,降低剪性应力而活跃微循环,通过调整红细胞压积,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小板黏附性,改善血浆组分以降血黏,提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清除自由基以防止脂质过氧化而延缓衰老,因此有很多专家认为茶色素对脑早衰有辅助治疗作用。
3. 普洱茶膏中所含的生物碱主要是嘌呤碱类,较多的是甲基嘌呤衍生物
嘌呤碱类衍生物的结构特点是都有共同的嘌呤环结构,即由一个嘧啶环和一个咪唑环稠合而成。普洱茶膏的生物碱主要由咖啡碱(Caffe-ine)、可可碱(Theobromine)以及少量的茶叶碱(Theophyl-line),其他还有黄嘌呤、拟黄嘌呤、次黄嘌呤、鸟嘌呤及腺嘌呤等,其中以咖啡碱为主。普洱茶膏的咖啡碱含量是普洱茶的两倍,是绿茶等其他茶类的3 ~ 4倍。咖啡碱是一种特殊的生物碱,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就是对腺嘌呤受体的竞争性拮抗作用。在药理上,具有兴奋神经中枢,消除疲劳,减轻酒精、烟碱、吗啡等物质的毒害,增加肾脏血流量,利尿和强心等作用。咖啡碱还可以升高血压、增加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含量、增强血液中高血压蛋白原酶的活力、提高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水平、利尿和增加胃酸的分泌。研究表明,咖啡碱能够刺激小肠分泌水分和钠,其利尿的功能一是对膀胱刺激作用协助利尿;二是通过肾,促进尿液中水的滤出而实现的。
4. 普洱茶膏含有可溶性总糖(即茶多糖)是目前已知的茶叶中最高的
这主要是因为它采用了等级较高的茶叶为原料,通过特殊的再发酵工艺,然后经过较长时间的陈化后所致。目前研究成果已公认的一个原理:茶多糖含量随原料粗老程度的增加而递增。原料越老,茶多糖含量越高。普洱茶的六级晒青茶的茶多糖是一级茶的两倍。普洱茶膏内含的茶多糖是由多糖、蛋白质、果胶等组成,其多糖的成分有:葡萄糖、阿拉伯糖、核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及果糖等。普洱茶膏中的茶多糖最明显的生理功能是降血糖,它不仅能显著降低血糖浓度,还能够对抗肾上腺素和四氧嘧啶所导致的高血糖,因此,普洱茶膏中所含的茶多糖对人体糖代谢的影响与肝素类似。
5. 普洱茶膏中所含的游离氨基酸属于茶氨酸(Theanine),又称谷氨酰乙胺,属酰胺类化合物
它的营养学及保健功能的原理是:茶氨酸由L系输送系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中,使脑线粒体内神经传达物质多巴胺显著增加,多巴胺是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前驱体,是对传达脑神经细胞兴奋起重要作用的物质,多巴胺缺乏会引发帕金森症、神经衰弱症等病症。
三、普洱茶膏的品饮价值——养生的功能
1. 解酒护肝的功能
普洱茶膏是自古以来始终享有“醒酒第一”美誉的产品。清代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也提出“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的观点。
现代医学证明,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乙醇脱氢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普洱茶膏含有的L-丙氨酸,在人体中会产生大量的泛酸,以促进酒精代谢的正常进行。另外 L-半胱氨酸能与酒精反应,加速酒精的代谢,并吸收一定量的酒精,提高人体对酒精的承受量,它可以转化为胱氨酸,辅以牛磺酸能修复损伤的肝脏细胞、脑细胞和胃黏膜组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解酒的过程也是护肝的过程。
其实,普洱茶也具备醒酒的功能,《本草纲目拾遗》之所以将普洱茶膏列为“醒酒第一”,是普洱茶膏是普洱茶的浓缩产品,其解酒的功能更强而已。
2. 消食、解油腻的功能
凡是品饮过普洱茶膏的人都知道,在吃完牛羊肉或饱食大鱼大肉之后品饮普洱茶膏,消食的速度极快。这是因为普洱茶膏在后续的陈化过程中,其普洱茶原有的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在其他酶系的相互作用下,分解大量的衍生物。这些衍生物不仅有糖化酶,还有其他与人体胃肠的生物酶系产生反应的酶类,增加了胃蛋白酶的分泌,促进胃蛋白酶活力的提高,使胃对蛋白质食物的消化能力加强,增强了人体消食功能。
普洱茶膏的消食、解油腻的功能也有一个前提,即它更多地依赖人体自身的素质。对于健康的人来说,在食用的大鱼大肉之后,配合品饮普洱茶膏,其消食或解油腻的效果非常明显。而对体质较弱的人而言,其效果未必如此。这是因为,人体的消化系统还是以“自主”的酶系决定的。普洱茶膏的消食与解油腻机能只能是辅助作用,不是决定因素。健康的人胃肠道酶系完整,且“动力”十足。非健康体质的人,一定是胃肠道酶系受损,动能较弱。普洱茶膏可以缓慢修复这种酶系,但仍然取代不了“药品”的作用。
在这方面,普洱茶膏优于普洱茶。原因在于普洱茶膏在普洱茶的基础上又经历了一轮深加工过程,其产品所含的“杂质”少,纯净度较高,没有形成其他“杂质”对胃肠道体系的“干预”。
3. 养胃的功能
普洱茶膏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可以空腹饮用,即不伤害人的胃肠,又可起到养胃的功效。这是因为:
一是普洱茶膏经发酵后,其大量的衍生物质,基本上属于小分子,有利于人体的胃肠道的吸附,刺激性小。绿茶与乌龙茶及普洱生茶则不同,虽然它们内含的茶多酚高于普洱茶膏,但茶多酚内含的很多物质是大分子,空腹饮用,会对人的胃肠产生强烈刺激。因此体质转弱的成人和儿童经常被告知,慎饮绿茶,更不能空腹饮用绿茶。中医所说的绿茶“寒性大”,恐怕都与其内含的大分子有关。同样,未经人工发酵与自然发酵过程的普洱茶(我们俗称普洱生茶),也不能空腹饮用,原因也是分子量太大。因此,除普洱茶生茶外,自然发酵并达到20年以上的普洱茶和陈化3年以上的普洱熟茶同普洱茶膏一样都具有“暖胃”的功效,只是普洱茶膏的表现要优于它们,其主要原因都与小分子有关。
二是普洱茶膏内含的果胶物质远高于其他茶类。它不仅体现很好的吸附性,又能黏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起到解毒作用;同时又能保护胃黏膜,帮助消化。对患有胃溃疡或胃炎的人而言,普洱茶膏果胶类物质可形成薄膜状态附着在胃的伤口,促进溃疡面愈合,适宜于胃病患者饮用。
三是普洱茶膏内含的咖啡碱可以中和人体的胃酸,进而改善消化功能。
普洱茶膏的养胃功效,其关键点在于发酵的品质。我们可以做这样的一个试验:将绿茶、普洱茶(3年期熟茶)、普洱茶膏3个茶样进行冲泡,然后将3杯茶汤放入冰箱冷藏。待茶汤温度降至
我们提倡普洱茶的饮用者每日早晨空腹饮用一杯温热的普洱茶膏。特别是对胃酸过多,或者患有胃炎及胃溃疡的人而言,饮用时如果再加上一勺蜂蜜,其养胃的功效更是明显。
这里需要声明的是:养胃的关键在于“养”。这个“养”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持续的“坚持”才能显现出来的结果,当然还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4. 抗癌的潜在功能
普洱茶膏属于发酵类食品,其发酵过程中由于多种微生物菌群与酶系的“干预”,使普洱茶膏在后续的物质降解与演变中产生了大量衍生物质,这些衍生物质的“递次转化”,极易形成潜在的抗癌“药源”,为普洱茶具备潜在的抗癌功能提供了“物质”基础。
有一个生物医药研究小组就曾对普洱茶膏的一个品种——普洱茶石(普洱茶膏一种,又称“玉龙胜雪”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普洱茶石已完全脱离了普洱茶的形态,其外观呈现重度白霜,是普洱茶膏长时间后陈化所致。这种白霜,是茶膏中的儿茶素与咖啡碱的天然络合物。
同时,研究人员又发现普洱茶膏中茶红素的缔结物,因为我们目前的技术手段还不能分离纯化出茶红素的单体,只能分离出一类较复杂的红褐色酚性化合物。它有儿茶素酶促氧化聚合、缩合反应的物质,也有儿茶素氧化物与多糖、蛋白质、核酸和原花色素等产生的非酶促反应的产物。茶红素缔结物的二次萃取。经过对萃取物再纯化后,发现其有极强的渗透性。
研究人员用致癌剂诱使实验鼠发病。使所有实验鼠在一段时间内产生诱使性细胞癌变。然后将上述纯化的“药物”分别采取口服或注射的方法对实验鼠进行分组试验。结果发现,这种纯化了的“药物”对实验鼠体内的癌细胞产生“捕捉”与“包裹”,再加上对普洱茶膏内含的特殊微生物进行结构性修饰,使其内切酶产生对癌细胞整体“切割”,阻断肽链,使其失去“营养源”,导致癌细胞的最终“枯萎”,丧失分裂与再生的可能,达到杀死癌细胞的功能。
但是,这个实验只是对实验鼠进行的,只是抗癌药物研究的“前奏”,目前只局限在实验室阶段,离药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需要声明的一点是,这种具备“药源”雏形的物质虽然来源于普洱茶膏,但它也经过了很多生物技术的再“改造”过程。尚不能简单地认定普洱茶膏就具备直接的抗癌功效。
但有一点,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人体实际上也是一个“生物加工厂”,普洱茶进入人体后能否产生“再加工”的过程,以至由于这种“再加工”达到何种效能,是我们未知的。因此,我们也只能给它一个保守的定义:即普洱茶具有潜在的抗癌功能。
5. 降血压与降血脂的潜在功能
普洱茶膏的茶色素具有潜在的降血脂功能。即通过改善血液中红细胞变形性,调整红细胞聚集性及血小板的黏附性,降低血浆黏度,从而降低全血黏度,改善微循环。这方面,普洱茶膏中的茶红素,仍然是这方面的“主力军”,原因仍然在于它极强的渗透性。
同时,普洱茶膏的咖啡碱与茶碱的利尿作用,对缓解高血压及高血脂有潜在的功能。我们知道,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服用如双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呋噻米、氨苯蠂啶等药物。这些药物基本都属于利尿剂。因为利尿的方法是治疗与缓解高血压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普洱茶膏中的咖啡碱通过刺激人体的膀胱同样能够达到利尿作用;而且,普洱茶膏中的咖啡碱与茶碱还能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都起到降血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普洱茶膏中的咖啡碱能分解血液中的钠离子。我们中国饮食有偏咸的弱点,其含钠的组分太高。一个钠离子必然裹挟五个水分子,这就会造成血容量增大,形成对血管壁的压力。普洱茶的咖啡碱能够起到排钠作用,降低血容量,从而间接起到降压作用。
实际上,国际医疗界对治疗高血压一直倡导两种模式:即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而且,非药物疗法优于药用治疗,是高血压患者的首选。普洱茶膏就属于非药物疗法的范畴。
6. 降血糖的潜在功能
国际医学界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观点:茶叶特有的茶多糖对糖尿病患者有辅助治疗效果。这与中国和日本民间,常有用粗老茶治疗糖尿病的经验基本一致。但这里也存在一个问题,茶叶内含的多糖成分基本上是粗茶多糖,与真正意义的茶多糖有一段距离。如果不采取去脂、去蛋白质,加上纯化的手段获取茶多糖,其茶叶降血糖功效几乎不存在。
普洱茶的后续发酵或许解决了这个问题。只要经过发酵后的普洱茶,无论是自然发酵还是人工发酵,其茶多糖的含量远高于未发酵茶。而且,普洱老茶(年份在50年以上)好于普洱茶膏,普洱茶膏好于普洱熟茶,普洱熟茶好于普洱速溶茶粉。这是因为:
一是普洱茶的原料本身就以粗老叶为主,与民间流传的粗老叶治疗糖尿病有物质等同或相近的基础。茶多糖的含量是随原料粗老程度的增加而递增,原料越老,茶多糖含量越高;
二是普洱茶在发酵中,本身就将脂类与蛋白质等物质分解与转化,提高了茶多糖的含量。同时,茶多糖又是生物活性高分子化合物,通过发酵的降解与转化,又分离出小分子低聚糖。也恰恰是这个小分子低聚糖才是普洱茶降血糖的主要“功臣”。这里最关键的一条,是忌高温的过程,因为高温会使茶多糖生物活性“固化”。因此我们说速溶茶粉在这方面的表现低于普洱熟茶,更低于普洱老茶与普洱茶膏。
三是低聚糖(又称寡糖)是通过糖苷键将2~4个单糖连接而成小聚体,它包括功能性低聚糖和普通低聚糖,这类寡糖的共同特点是:难以被胃肠消化吸收、甜度低、热量低,又属非胰岛素所依赖,不会使血糖升高,适合于高血糖人群和糖尿病人食用。同时,它也能改善人体内微生态环境,有利于双歧杆菌和其他有益菌的增殖。普洱茶内含的低聚糖经代谢产生有机酸使肠内pH值降低,抑制肠内沙门氏菌和腐败菌的生长,防治便秘,并增加维生素合成,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间接起到降血糖的功能。
普洱茶膏几种品饮方式
普洱茶膏的饮用相比传统茶叶的冲泡具有方便性的特点。但这种方便性有别于速溶茶粉的快捷与简便,是一种“简单的艺术”。
普洱茶膏的饮用分为纯饮与调饮两种。
所谓纯饮是不加任何佐料的冲泡与饮用。是目前流行最广的一种方法。它对冲泡茶具的要求不似传统茶冲泡工具那么复杂,说法如此之多。但它也强调感官色彩,强调视觉的“动感”。因此,对要求冲泡茶具以玻璃器皿为主,而且必须是玻璃体通透性较好的器皿。如果是水晶杯,观赏效果更佳。
所谓调饮是依照人体需求,将牛奶、蜂蜜、姜片、枸杞、坚果类的一些营养品与普洱茶膏一起调配饮用。以达到更高的养生效果。
实际上,纯饮满足了人体日常对茶叶营养的需求,而调饮则满足了人体对所需营养的更高要求。
当然,无论是纯饮与调饮都同属“简单的艺术”范畴。不是一个“简单”二字就能概括的。
水——该用哪一种水冲泡最为适合?
水,一直是茶叶冲泡中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的确,不同的水冲泡出来的茶叶滋味与香气不同,茶汤的颜色也略显不同。普洱茶膏同样也面临这个问题。
我们曾用蒙顿企业出品的普洱茶膏做过试验,先后用自来水、桶装纯净水、桶装矿泉水、屈臣氏蒸馏水进行冲泡比对发现:
自来水由于含氯成分偏高,造成与茶膏内丹宁酸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较淡的“异味”,不被饮茶人接受。且汤色显现偏暗。
桶装纯净水由于将水中杂质过滤,对茶膏的干扰较少,汤色与口感都不错。
桶装矿泉水由于内含多种矿物成分,与茶膏内多种成分产生化学反应,其口感与香气都增强了,但汤色也呈现偏暗的特点。
屈臣氏蒸馏水应当是水中最纯净的,所以对茶膏影响最小。口感与汤色也是最佳。
上述的实验说明,无论哪一种水,纯净度比例愈高愈好。这是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茶叶冲泡的水相对茶叶而言是一种溶剂,这种溶剂,主要的任务是将茶叶内含物质提出并溶于水中,使人们品饮到真实的茶叶滋味与香气。因此,我们对冲泡茶叶水的要求,应以这种水不改变或破坏茶叶物质为第一标准。
从古至今,人们围绕茶叶冲泡的水做过很多研究,但基本都是感性的,缺少理化分析为证据。但有一条是相通的,即人们始终认为具备“洁且轻”这两个条件的水为最好。这种“洁且轻”的水质与现代的蒸馏水有相似的地方。至于当今很多人提出“软水”的概念,都与蒸馏水如出一辙。换句话说,蒸馏水也是软化水的一种。
一、普洱茶膏纯饮的方法
这是目前冲泡普洱茶膏最常使用的方法,也是普洱茶膏最流行的方法。它的冲泡方法简单易行,只需一个冲泡的玻璃杯(很多人用玻璃材质的公道杯),及一个或几个品茗杯(按品茶人数确定)的用具,无论是在家里、办公室、茶坊均可冲泡与品饮,不受环境的约束。
它的冲泡过程也极其简单,大约为六个步骤:
准备(公道杯与品茗杯)—投入茶膏(1 ~
这里有三点需要说明:
①
② 茶膏的溶解不是一次完成的,与速溶茶粉不同,茶膏在溶解到一定程度后,即我们通称的达到饱和度后(通常为宝石红),其溶解的速度放慢,待将水倒出,重新冲入开水后,又开始新的一轮溶解过程,直至茶膏全部溶解为止。这个过程可能是两次,也可能是5次,以投入茶膏的量为主。因此,我们说
③ 茶膏中有一款特殊品种“红运当头”,它的冲泡方法与其他茶膏不同,它是先放水,后投入茶膏,茶膏始终漂浮于水上,其红色的颜色呈云雾状向下飘散,极具动感。
二、普洱茶膏调饮的方法
用调饮的方法饮用普洱茶膏,是茶膏饮用中的“另类”,却也是值得推荐的一种好方法。
首先,人体的差异,有对特殊营养的一并需求。这是中国传统养生的一大发明。人们习惯于将不同植物果实,如大枣、桂圆、山楂、枸杞等一些补气、补血又养颜的物品调配到一起饮用,以期达到更高的品饮效果。其实,在这方面,英国人创造的诸多红茶调饮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它之所谓盛行,尤其为当今知识层白领接受与效仿,就是因为这种饮茶方式不是为了饮茶而饮茶,实质更注重人体营养的不同需求。因此,调配的饮法也是当今人们始终关注的一种方法。相对纯茶的饮法,它不是倒退,而是一种进步。
其次,调饮的方法可增强某些营养物的吸收。以茶膏加牛奶的方法为例。过去,我们不太赞成这种饮法。认为茶膏中的咖啡碱与儿茶素会分解牛奶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对牛奶营养物是个破坏过程。但是后来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凡是采用这种方法饮用的人,都称这种方法具有“抗饿性”。这使我们大惑不解。后来通过实验室化学分析的方法才发现,茶膏中多种化学组分与牛奶中的营养组成产生融合与分解,倒使牛奶中易于人体吸收的成分大大增强。通过对一组小白鼠实验,纯牛奶被小白鼠吸收只能达30%左右,参入茶膏调饮后,小白鼠对这种牛奶的营养吸收竟大大提高,达到50%左右。后来,我们分别找出不同人群试验,发现的情况也是如此。由此,我们相信,当茶膏与某些食物调配一起饮用时,可能会使两者的营养物产生融合,便于人体的吸收。
再次,生活情趣的要求。人们对饮茶的需求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上的需求。当人们对于纯茶的各种冲泡方式及品饮形成一定“固定思维”时,也在寻找冲泡方式新的突破。当然,在这之中,会使一部分人打破原有思维模式,探寻另一种改变,即茶叶本味的改变,思考一种多品味的途径,使其更具养生特点。其实,中国现代茶的概念基本上以这种思路为主。我们现在看到市场上最畅销的茶品几乎都以这种茶为主。
三、亲手调制一杯好“茶膏”
1. 精致的奶茶
配料:茶膏
步骤:将茶膏用
口感:香甜、厚滑。
汤色:浅褐色。
2. 迷人的滋补茶
配料:茶膏
步骤:将大枣、桂圆、山楂、枸杞放入锅中,加水
口感:甜、润、滑。
汤色:红色(葡萄酒色)。
3. 浓烈的姜茶
配料:茶膏
步骤:将姜片放入锅中,加水
口感:滑、润、甜、微辣。
汤色:红色,偏暗。
4. 温柔的玫瑰香
配料:茶膏
步骤:将茶膏加水
口感:温润、香甜。
汤色:玫瑰红。
5. 酸甜的橙红茶
配料:茶膏
步骤:将茶膏加水
口感:微酸、滑润。
汤色:浅红。
当然,普洱茶膏调饮的方法还有很多,由于它没有固定的模式,给人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人人都可调制出一杯好“茶膏”。
普洱茶膏鉴别
普洱茶膏的鉴别是普洱茶膏行业悄悄兴起的一门学问。它的兴起与普洱茶膏企业的增多,品种的扩大有关,更与消费者的关注有关。
近几年,我们由最初不知道普洱茶膏为何物,到现在初步了解它的历史和品饮价值,一切似乎都来的太快,加上媒体经常报道一些所谓清代、民国年间“老茶膏”的出现,更是令我们瞠目结舌,目不暇接。也许,我们会自己发问:怎么短短的时间,会出现这么多的“老茶膏”?
其实,所谓的“老茶膏”—— 除故宫博物院留存下来的清代普洱茶膏而外,其他的均为大锅熬制的现代“仿品”。我们曾对近几年市面上流传的几款所谓的老茶膏进行了化验,几乎全被检测出现代农药的残留物,证明这些茶膏均采用现在的茶菁制作,而且制作工艺也与清宫御茶房制作的普洱茶膏相去甚远。
即使我们对现代制作的普洱茶膏进行检测,也会发现诸多良莠不齐的现象。也要求我们掌握普洱茶膏最基本的鉴别方法。
一、企业生产资质、许可手续规范的鉴别
消费者在购买与饮用某企业产品之前,首先要审核企业的生产资质。因为普洱茶膏属于茶叶深加工产品,与生产茶叶要求不同,有更高的生产环境与生产设备的要求。具体如下:
①企业的工商执照,看经营范围是否有加工与销售“固态速溶茶”的内容。
②企业生产卫生许可证,看许可的范围是否有“固态速溶茶”的项目。
③企业生产许可证(即我们通常说的QS)。并依据QS的批准文号,到国家质检总局的指定的“中国QS查询网”查询,网址为:www.qszt.net 。
只有具备这三证内容相一致,且都有“固态速溶茶”项目的,才可确定生产普洱茶膏的资质。
我们之所以强调“固态速溶茶”项目的审核,是因为国家目前将普洱茶膏纳入“固态速溶茶”的审核类别。很多企业以生产茶叶的QS证替代,是不规范的商业行为。相对普洱茶膏生产而言,只具备茶叶生产的QS证,而没有“固态速溶茶”的QS证,等同于无证生产。只是消费者对此不甚了解,误认为茶叶与茶膏是一类商品,让个别企业钻了空子。
同时,消费者也应注意,很多企业因不具备生产条件,更不具备QS生产许可证时,可委托具备相关条件和手续的企业(指必须有“固态速溶茶”生产许可手续的企业,即QS证)委托加工。但在产品说明书上,其生产加工一栏必须注明该企业名称和生产地址及联系电话。
国家之所以这样要求,是想搭建一个食品安全生产规范的框架。相对普洱茶膏生产而言,我们无法相信一个连QS生产许可证都不具备的企业,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何况,QS生产许可证对企业审核的主要项目是针对食品安全而言,还没有过多涉及品级的问题。
因此,我们说,消费者对普洱茶膏“三证”的审核与确认,是第一位的鉴别,也是最基本的鉴别。毕竟,普洱茶膏是入口的饮品,只有具备这种资质的企业才能确保食品安全第一位的要求。
二、产品标签规范的鉴别
现代食品标签逐步与国际规范接轨,也是企业诚信与规范的操作,在产品标签上的体现。在这方面,国家出台了若干政策与标准,包括连续修订过去一些不规范的要求,使现行的一些标准愈来愈详尽与规范。
就产品标签而言,它是消费者在购买与品饮之前第一位的产品信息展示。具体包括:产品名称、原料、卫生注册编号、生产许可证(QS证)编号、产品标准号、净含量、食签备字、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名称、经销企业名称或监制企业名称、联系电话等。
其中,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卫生注册编号与生产许可证(QS证)外,要格外关注“食签备字”与保质期的问题。
“食签备字”是企业产品的标签通过国家质量监督部门审核同意后所授予的备案号码。有“食签备字”证明企业的产品标签不是企业随意行为,更不是企业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它同样代表一种规范,是国家对企业产品检验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还有保质期的问题。在2007年之前,旧的“食品标签标准”规定,凡是保质期超过两年的产品,可不标注保质期的时间。但这项规定引发了诸多食品安全问题。给很多不法企业以可乘之机。2007年,国家将这一标准废掉,颁布新的标准,就保质期一项,明确规定必须标注,哪怕是保质期可达100年的也要如实标明。这即是一项规范的举措,也限制了不法企业在保质期上模棱两可的注明,类似于“越陈越香”的注明都是新标准不允许的,不可能通过“食签备字”的审核与备案。
三、感官审评的鉴别
1. 观察膏体
在茶膏冲泡前,我们应当首先仔细观察茶膏的外观。就目前茶膏生产而言,不管是以什么方式生产的茶膏,如大锅熬制、中药制膏、低温萃取等,其茶膏的外观色泽都呈黑色或褐黑色。这里关注的焦点是茶膏含水量的问题。如果膏体发软,说明含水量较高,容易造成二次染菌。将这种茶膏在空气中裸放,如遇潮湿天气,一星期的时间就会生成“白毛菌”(空气中的腐败菌侵入并滋生的结果)。产品安全性大大降低。好的茶膏外观是干爽的,既硬又脆。最高品级的茶膏是外观出现白霜(注:白霜与白毛是两个概念,表现形态不同)。这种挂霜的茶膏有如雪覆青石,是茶叶中富含的儿茶素与咖啡碱的络合物,有极强的药用价值与保健价值。它的膏体也是干爽的,不软不粘。因此,茶膏的含水量或者是干爽度是我们观察膏体好坏的第一位关注要点。
2. 汤 色
茶膏冲泡后,其汤色应是红润、通透、明亮。忌讳偏暗和混浊,尤其不能出现“肉眼可见到的杂质”。因为茶膏是普洱茶深加工的产品,重要的一条是具备小分子的概念。茶膏的汤色愈是红亮、通透,其小分子的物质愈多,反之,汤色偏暗,有杂质,说明茶膏所含的大分子物质没被降解,其品饮的价值也就愈低。当然,为了防备不法商人通过添加色素增加茶膏汤色的红亮度,也可将冲泡出的茶膏汤汁放入冰箱冷藏,待其温度降低后,或完全凉至零上
实际上,国家在规定“固态速溶茶”标准中,就明确规定,茶汤如遇“肉眼可见到的杂质”就可视为不合格的产品。因此,这一条也同样涉及食品安全问题。
3. 口 感
这与茶膏的不同加工方式有关。大锅熬制与中药熬膏由于高温的过程,使茶叶的香气部分大量逸散,其口感是微涩、淡薄,无味。低温萃取的茶膏最初的口感是润滑、厚重,无异味,有淡淡的沉香味,但两年以后,其茶膏的香气与口感呈上升状态。其原理前面提到,这里不再重复。因此,就大锅熬制与中药熬膏而言,为弥补香气的不足和滋味的淡薄,可以通过添加国家允许的食品添加剂来补充的。关键是必须如实标注,否则,我们不知道添加了什么?添加了多少量?同样涉及食品安全的疑虑。
四、权威部门的定期检测的鉴别
食品企业对产品不定期的检测是必须的,这里不仅包括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与把关,而且按产品出厂要求也是批批检测。在这里,消费者不仅要关注这些,更要关注权威部门对产品的定期检测。这是企业质量控制不可逾越的门槛。国家要求,企业一年之中必须接受国家的两次强检。好的企业则是每季度再增加一次强检。这样就使强检在一年中增加到了六次。
我们建议消费者关注企业定期检测,也是确保入口饮品的安全性。毕竟,就企业的食品安全而言,我们以前有过沉痛的教训。
因此,消费者让企业出示权威部门定期检测报告,也是对企业产品质量是否值得信赖的检验手段之一。
关注定期检测报告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国家指定检测检验部门。目前,我们国家对食品企业的定期检测是企业所在地的质量检督与检验部门,而非一些名气大的检验检测单位。它们的检测也非常重要,但只能做参考,不具法律效力。绝不是因为有了这些检验数据就可逃过当地质量检督与检验部门的强检要求。
普洱茶膏欣赏
目前市场上虽然普洱茶膏的产品很多,但能够做到具有欣赏价值的产品还很少。蒙顿茶企业是业界的先行者,也尝试制作了一些较为精美的产品。本章就以蒙顿茶膏为例,将部分产品展示给读者,但愿能给您带来愉悦的享受和美的启迪。更希望通过这种欣赏,引起更多人对普洱茶膏的关注,以期创造未来更有价值的产品。
一、普洱茶膏的“三绝”
蒙顿茶膏的三款特殊产品:玉龙胜雪、红运当头、普洱黑金,被业界奉为普洱茶膏“三绝”。它们的制作工艺、外观形态、汤色、口感各有特色,为蒙顿茶膏的经典作品。而且,这些制作工艺内含的生物技术水平较高,目前仅为蒙顿企业一家掌握与生产。因此,这三款产品也被业内称为“茶膏三绝”。
玉龙胜雪(珍品级)
“玉龙胜雪”的名称是沿袭古代宋朝著名的一款名茶“龙园胜雪”的称谓。“龙园胜雪”,产自福建,为宋朝时期三十八款名茶之一。这两款名茶其外观具有颜色上的相似性,为加以区别,依据云南著名的玉龙雪山这一“圣景”,故将这种特殊的普洱茶膏取名为“玉龙胜雪”。虽然“龙园胜雪”早已失传,但“玉龙胜雪”却延续至今。是“茶膏三绝”之一。
“玉龙胜雪”又称茶石(也有称石乳),其外观显出重度白霜,为茶膏长时间后陈化所致。这种白霜,是茶膏自身的儿茶素与咖啡碱天然络合物,有极高的营养与品饮价值。如能发现其白霜向茶膏内部浸透,更是稀有。由于它陈化条件要求极高。古时候生产全凭偶然性,出品率极低。十分难得,基本上只用于观赏。即使在现代,高品质茶膏能转化为“玉龙胜雪”品级的也只有15%,出产量极低,属于十分难得的产品。
蒙顿企业生产的“玉龙胜雪”,选用云南省普洱市(原思茅地区)乔木大叶种茶叶,在遵循清朝宫廷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经过筛选与特殊的后陈化工艺所得。在品质上,它注重内质丰富厚重,汤色呈宝石红色,回甘持久,没有任何杂气,有百年茶膏的灵秀与韵味。好似一部历史沉积的书,有沧桑巨变,也有曲径通幽,让人回味无穷。
红运当头(珍品级)
“红运当头”是选自云南省临沧市、普洱市(原思茅地区)乔木大叶种茶叶,采用最先进生物技术精制而成,为目前国内外唯一“上投茶”产品。
“红运当头”的特点是,在冲泡时,先放水,后放入茶膏,且茶膏始终漂浮于水上,让茶膏红色的颜色呈云雾状向下飘散,极具动感,似天赐福运,又似独中头彩,是祝福,也是期盼。
品饮时,更是沉香浓郁,口感醇厚,为茶中难得的珍品。被尊称为“茶膏三绝”之一。
普洱黑金(珍品级)
“普洱黑金”外观呈“煤精”般的乌黑油亮,其断面的“亮”度更为明显,可谓普洱茶中的“黑金子”;在品饮中,它打破以往茶膏“淡薄”的口感,在普洱茶特有的“厚、滑”基础上,具有普洱老茶特有的“药香”,基本上可与陈化七十年以上的普洱老茶相媲美,可视为普洱茶中的“金子”,被称为“茶膏三绝”之一。
本品选用云南勐海地区乔木大叶种茶叶,在遵循清朝宫廷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经过特殊的后陈化工艺所制成。在品质上,它注重内质丰富厚重,汤色呈宝石红色,回甘持久,茶味具有独特的普洱老茶特有的“药香”。
二、普洱茶膏的“三杰”
蒙顿企业自2005 ~ 2009年先后制作了上百种块状压模茶膏,其中三款产品最受消费者喜爱,即:二龙戏珠、吉祥凤凰、吉祥孔雀。它们最突出的特点是版形漂亮,图案精美,线条流畅,其外观堪比艺术品。被业界及收藏者奉为“茶膏三杰”。
二龙戏珠(珍藏级)
原料:临沧市、普洱市(原思茅地区)乔木大叶种茶叶,品级一级。
外观:选取中国古代图腾“二龙戏珠”,线条优美,有立体雕刻之美,细节逼真,色泽光润。
汤色:呈葡萄酒色,通透明亮。
口感:厚重滑润,茶味纯正,有淡淡的沉香,回甘悠长。
特点:寓意喜庆,龙运持久。观之赏心悦目。
同时,本品另装有
吉祥凤凰(珍藏级)
原料:易武正山乔木大叶种茶叶,品级特级。
外观:选取中国古代凤凰图案,线条极其流畅,形象逼真,立体感极强,色泽光润。
汤色:宝石红,通透红亮。
口感:厚、滑、浓、润,有淡淡的药香。
特点:为大块膏体,净重
本品由于制作复杂,成品率极低,至今不公开销售,只向超级普洱茶膏发烧友提供,每年生产不超过50块。
吉祥孔雀(珍藏级)
原料:勐海布郎山乔木大叶种茶叶,品级特级。
外观:选取云南西双版纳特有的孔雀图案,羽毛丰满,形象逼真,立体感极强,色泽光润。
汤色:宝石红,通透明亮。
口感:厚重,滑感极强,回甘持久,具有特有的韵味。
特点:为大块膏体,净重
本品由于制作复杂,成品率极低,至今不公开销售,只向普洱茶膏超级发烧友提供,每年生产不超过50块。
三、“七十二先生”普洱茶膏
蒙顿企业自2006年就开始了普洱茶膏一款特殊产品“金瓜”的试制。由于这款茶膏近似半球形状,其茶膏的堆积与成型十分困难。到2009年,该工艺经历上千次试验终于成功。但美中不足的是,仍然存在成品率极低的问题。
“七十二先生”普洱茶膏只向普洱茶膏超级发烧友提供。
这款茶膏有两大特点:
①原料是选用云南特有的18个茶区的原料拼配而成。
②每年仅生产72个。

- 9月15日“福泉山顶泡茶品茗欢 ...
- 2019年4月茶食面点系列(八 ...
- 3月31日春山纪之著名专家沈红 ...
- 2019年4月咖啡萃取与品鉴系 ...
- 2019年3月茶食面点系列(六 ...


- 春山纪与宁波慈舍美学民宿建立战 ...
- 春山纪与宁波第二空间建立战略合 ...
- 春山纪与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 ...
- 春山纪与奉化布袋茶厂茶叶专业合 ...
- 春山纪与宁波象山半岛仙茗茶业发 ...

- 8月4日洪塘消防中队体验活动圆 ...
- 7月1日走近天台县紫凝山九凝飞 ...
- 5月27日宁海一市摘枇杷感受农 ...
- 11月12日走近茶园了解制茶工 ...
- 10月1日奉化雨易山房茶文化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