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我茶会
无我茶会是一种茶会形式。其特点是参加者都自带茶叶、茶具、人人泡茶、人人敬茶、人人品茶,一味同心。在茶会中以茶对传言,广为联谊,忘却自我,打成一片。
无我茶会的由来与发展:
由台湾陆羽茶艺中心蔡总经理荣章先行建议和构思,陆羽茶艺中心所属陆羽茶道教室的同学们进行实习,于1990年6月2日在台湾妙慧佛堂举行首次佛堂茶会。经数次改进与再实践,于1990年12月18日进行了首届国际无我茶会。茶会由陆羽茶艺中心主办,在台湾十方禅林举行,题名为“中日韩佛堂茶会”为让更多的人能接受,佛堂茶会就演成无我茶会。会场可设在雅净的室内,更多的是利用风景秀丽的露天空旷地;人数不限,不分肤色国籍,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职业职位;精神在于心灵沟通,一味同心。1991年10月14—20日由中、日、韩三国七个单位联合在福建和香港举办了幔亭无我茶会,除进行两次无我茶会外,还进行了三次茶艺观摩,并在武夷山立了纪念碑正面的碑文为“幔亭无我茶会记”反面的碑文为“无我茶会之精神”1992年11月12—17日在韩国汉城韩国国际茶文化协会主办了第四届国际无我茶会。出席茶会的有中、日、韩三国和香港地区代表共300余人。经各代表团团长会议讨论,隔2年轮流在各处召开1次。
无我茶会之精神
无我茶会是一种“大家参与”的茶会,其举办得成败与否,取决于是否体现了无我茶会的精神。
第一,无尊卑之分。茶会不设贵宾席,参加茶会者的座位由抽签决定,在中心地还在边缘地,在干燥平坦处还是潮湿低洼处不能挑选,自己将奉茶给谁喝,自己可喝到谁奉的茶,事先并不知道,因此,不论职业职务、性别年龄、肤色国籍,人人都有平地等的机遇。
第二,无“求报偿”之心。参加茶会的每个人泡的茶都是奉给左边的茶侣,现时自己所品之茶却来自右边茶侣,人人都为他人服务,而不求对方报偿。
第三,无好恶之分,每人品尝四杯不同的茶,因为事先不约定带来什么样的茶,难免会喝到一些平日不常喝甚至自己不喜欢的茶,但每位与会者都要以客观心情来欣赏每一杯茶,从中感受到别人的长处,以更为开放的胸怀来接纳茶的多种类型。
第四,时时保持精进之心,自己每泡一道茶,自己都品一杯,每杯泡得如何,与他人泡的相比有何差别,要时时检计使自己的茶艺精深.
第五,遵守公告约定。茶会进行时并无司仪或指挥,大家都按事先公告项目进行,养成自觉遵守约定的美德。第六,培养集体的默契。茶会进行时,均不说话,大家用心于泡茶、奉茶、品茶,时时自觉调整,约束自己,配合他人,使整个茶会快慢节拍一致,并专心欣赏音乐或聆听演进,人人心灵相通,即使几百人的茶会亦能保持会场宁静、安详的气氛。
注意事项
1.自带茶具、茶叶。
茶具可据茶类而定,尽量小巧简便。
茶具:壶一把、杯子四只,奉茶盘、茶巾、热水瓶(茶会现场通常是不准备热水的,所以出门前请将热水备好)、坐垫各一。
2.茶具摆放形式
每人依号码找到位置后,将自带坐垫前铺放一块泡茶巾(常用包壶巾代替),上置冲泡器,泡茶巾前芳是奉茶盘,内置四只茶杯,热水瓶放在泡茶巾左侧,提袋放在坐垫左侧,提袋放在座垫右侧,脱下大鞋子放在坐垫左后芳。
3.奉茶方法
按约定时间开始泡茶,泡好后分茶于四只杯中,将留给自己饮用的一杯放在自己泡茶巾上的最右边,然后奉茶盘奉茶给左侧三位茶侣,第一位奉茶人将杯子放在受茶人的最左边,第二位奉茶人将杯子放在受茶人的左边第二位,第三位奉茶人将杯子放在受茶人左边第三位。如果您要奉茶的人也去奉茶了,只要将茶放在他(她)座位的泡茶帽上就好;如您在座位上,有人来奉茶,应行礼接受。待四杯茶奉齐,就可以自行品饮,喝完后,即开始冲第二道,第二道奉茶时拿奉茶盘托了冲泡器具或茶盅依次给左侧三位茶侣斟茶。进行完约定的冲泡数后,就要安坐原位,专心聆听,结束后方可端奉茶盘云收回自己的杯子,将茶具收拾停当,清理好自己座位的场地。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何谓茶道?茶道是艺术、礼仪、修行还是技术手段?不同的国家、学者,不同的传统文化群体,对茶道定义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由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可以窥见什么?
茶是一份神秘的领悟,是一种奇妙的想象。实际上,正如茶艺的丰富繁盛,茶道也是茶人多样的心灵感受。茶道是心。
日本茶道严格谨慎,是军事,是宗教。中国茶道自然谦和,是山水,是晚霞。有人能喝出刀光剑影、兵戈铁马,有人却喝得行云流水、风调雨顺;有人对茶而当歌,有人饮名如苦药……不同的思想人格,将是不同的茶道。中国茶道有“四啼”:和、静、怡、真。“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和而阴阳相调,和而五行共生,和是中庸之道,和乃“天人合一”。茶道的“和”其实就是中国大饰大道大儒三家思想杂揉的具体体现。“静”是中国茶道灵魂能以莫立和实现的凭藉,“和”是因“静”而“和”的,没有“静”的氛围和境界,“和”是一份残缺的心灵。“怡”是“静”的怡,“和”的怡,因为“怡”是灵魂的跳动,是脉搏,是瞬间的人生顿悟和心境感受,是淡雅生命中的一丝丝感动和一次次颤抖。“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是品茶人的心灵宗教,是白开水中的人生况味,是无字书里的千言万语,是情侣眼眸的默默对视。“真”是“和”的真,“静”的真,“怡”的真。“真”不全是真假的真,而是人生真善美的真。“真”是参悟,是透彻,是从容,是圆寂,是宇宙。
1989年在 台北由蔡荣章先生创办,如今已发展成在中、日、韩、新、美国等地举办的茶文化活动,而且每两年在一个地区举办大型的国际无我茶会。1994年以前先是以“无我茶会推广委员会”的名义在各地推广;1994年8月7日成立“无我茶会推广协会” ,以“发扬茶道精神、促进国际茶文化交流、推广茶业发展、增进家庭伦理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美好”为茶会宗旨。 无我茶会设理事长一人,二年一任,习惯上不连任,并有理事会推动会务,监事会监督会务,会员大会为最高权力单位,于各地设置指导老师、茶道老师与茶道教室,作为推动无我茶会与相关茶学的组织。主要工作项目如下:
1、每两年主办或参加一次国际无我茶会,国际无我茶会活动内容为:
无我茶会;各地区茶道表演;论文发表;参观主办地区茶艺(业)界。
2、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型之无我茶会,通常于母亲节、中秋节举办,以提倡传统伦理精神、增进人伦关系。此外,并经常主办或协办相关单位举办之无我茶会。
3、不定期举办无我茶会研习营,培训指导老师及茶道老师教学研讨会,提升教学品质。
4、不定期举办无我茶会茶道教室观摩,评鉴教室资格,辅导成立茶道教室。
5、茶道老师资培训计画:如学校教师寒暑假之茶道研习营,期能将茶道教育落实于学校教育。
6、编撰、出版“茶学基本教材”如:制茶与识茶;泡茶原理与小壶茶法;盖碗茶;瓷与茶器;茶文化概论;无我茶会180条。
7 、举办茶道表演、专题演讲、政府主办之文艺季茶文化节目、两岸茶文化研讨会等相关活动。
无我茶会七大精神
1. 无尊卑之分因座位是抽签决定,不设贵宾席、观礼席,但可以有围观的朋友,表现出无尊卑之分的精神。而且席地而坐,不但简便,亦没有桌椅的阻隔,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之更为坦然亲切。
2. 无报偿之心每人奉茶给左边(或右边)的茶侣,但喝到的茶却来自右边(或左边),自己要奉茶给谁喝,或接受谁的茶,事先均不知道,也无法从自己所奉茶的人中获得回馈,这就是无所为的奉茶法,目的在培养人们应“放淡报偿之心”。
3. 无好恶之心每人自行携带茶叶,种类不拘,因茶为自备,每一个人所喝到的茶可能都不一样,如此就可以品茗、欣赏到不同的茶,而无好恶之分,希望大家以一种超然的心情品尝每人带来的茶叶。
4. 无流派与地域之分茶会中的茶具和泡茶方式皆不受拘束,但以“简便”为原则,祛除多余的形式规范,才有足够的心情与时间享受茶会的意境,且不易流为器物的竞赛。
5. 求精进之心“将茶泡好”是茶道的基本精神,故事先要有足够的练习,否则不论是将自己或别人所奉之茶泡坏了,都会造成别人或自己的困扰,而从品茗不同茶中,可以让自己检讨自己泡得如何,而保持精进之心。如遇到泡坏了的茶,只好以宽容的心接纳。
6. 遵守公共约定茶会之前,主办人员会发给每人一张“公告事项”,说明茶会进行的程序与时间。而茶会进行期间没有指挥与司仪,大家依事先排定的程序进行。
7. 培养团体默契,体现团体律动每个人将自己所带来的泡茶器具,各自就定位后,就各自的泡起茶来,只见大家默默的泡茶、传递,未见有人交谈。奉茶时不要说“请喝茶”,被奉茶者也不需说“谢谢”,但鞠躬致意、感谢之心依然需要,如此不但表现出茶道中的空寂境界,且在禁声中培养泡茶速度的团体默契,表现出自然协调之美。
无我茶会问答
1. 何谓无我茶会?无我茶会是一种茶会的形式,人人自备茶具、茶叶围成一圈泡茶。如果规定每人泡茶四杯,那就把三杯奉给左边三位茶侣“也可规定奉给左边第二、第四、第六位茶侣”最后一杯留给自己。如此奉完规定的泡数(如规定泡三道)聆听一段音乐演奏后(也可省略),收拾茶具结束茶会。
2. 座位如何安排?座位由抽签决定,也不设贵宾席、观礼席,但可以有围观的朋友,表现无尊卑之分的精神。席地而坐不但简便,而且没有桌椅的阻隔,人与人间更为坦然密切,只是应该准备一块方便携带的坐垫。
3. 单边奉茶的意义何在?每人奉茶给左边“或右边”的茶侣,但喝到的茶却来自右边(或左边),这是“无所为”的奉茶法目的在训练人们“放淡报偿之心”。
4. 茶叶如何携带?茶叶每人自行携带,种类不拘,“也可以事先规定带哪类茶”。茶叶事先放入壶内,不另备茶罐。由于茶系自备,每人喝到可能是每杯都不一样的茶,希望大家以超然的心情接纳,欣赏之“无好恶之心”。
5. 带哪类型的茶具以何方法泡茶?茶具与泡法皆不受拘束,“无地域与流派之分”。但备具有“简便”的规定,因此如此才有足够的心情与时间,享受茶会的意境,且不易演化成器物的竞赛。
6. 茶泡坏了怎么办?一定要专心泡茶,而且事先有足够的练习,否则茶泡坏了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别人,对不起茶,这是无我茶会“求精进之心”的体认。奉过来的茶泡坏了,或是自已要奉给别人的茶泡坏了,都造成自已与别人很大的苦恼,预防之道就是“把茶泡好”这是茶道的基本精神。遇到泡坏了茶,只好以宽容的心接纳。
7. 茶会进行间可以说话吗?泡茶之前的茶具观摩与联谊时间可以走动、交谈、拍照留念。开始泡茶后就不可以了。奉茶时不要说请喝茶,被奉茶者也不要说谢谢,但鞠躬感谢的心依然需要,别人前来奉茶时不要中途离席出去奉茶。茶会进行中没有指挥与司仪,大家依事先排定的程序进行,再加上大家都不说话,也没有音乐陪衬,不但显现空寂的境界,且表现团体行动自然协调。在社教功能上还可培养大家遵守公共约定的习惯。
8. 如何求得进度的一致?茶会之前不但要为没参加过无我茶会的人举办说明会及演练,还要发给每人一张公告事项,说明茶会进行的程序与时间。报到抽签后还要有对表的动作,动作慢的要快一点,动作超前的要放慢一些。大家都挤在一起奉茶时,不妨先跳到不挤的地方,这些都是无我茶会,培养团体默契的功能。
9. 何谓无我茶会的七大精神?
综合上面二至八项的特质,可以提炼出无我茶会的七个主要精神。
1. 座次由抽签决定,无尊卑之心。
2. 奉茶至左,饮茶自右,无报偿之心。
3. 以超然心情欣赏每人带来的茶叶,无好恶之心。
4. 茶具型式与泡法不拘,无流派之分。
5. 将茶泡好,求精进之心。
6. 指挥与司仪,遵守公共约定。
7. 席间不语,培养团体默契,体现团体律动之美。
11. 奉茶时杯子如何放置?以每人泡茶巾前端作为奉茶地方。若泡茶四杯,就奉茶地方,区分为四等分,奉茶给第一位茶侣时,将杯子放在奉茶地方的第一个位子,从奉茶者的右边算起,奉给第二位茶侣时,将杯子放在第二个位置上。奉给第三位时放在第三个位置上,自己的一杯就放在第四个位置上,第二道以后端茶盅出去奉茶,倒在自己的杯内。 12. 一定是泡四杯奉三道吗?不一定,只要事先约定好就可以了。泡几杯,奉几道,奉给谁。带什么茶,要不要供应茶食,都可以事先约定。 13. 可以奉茶给围观的人吗?可以,但要事先约定,如果规定泡四杯,奉四道,可以在第二道时,从自己提带内取出四个小纸杯,每人奉茶给后面围观的朋友。第三道恢复原规矩,第四道再度奉给后面围观的人这时围观的人手中已有杯子只要用茶盅奉茶即可。五百人的无我茶会可以奉茶给二千位参观的朋友,是活动力很强的一种茶会方式。 14. 席地而坐的方式有何规定?没有,只是鼓励“跪坐”的方式,因为“盘坐”时不易端着杯子站起,而且双脚太靠近茶具。不习惯跪坐的人初期不会适应,但这种坐姿有益健康,是体育界鼓励的一种运动。但脚关节受损的人不要勉强,用一张小凳子都是可行的变通方法。 15. 音乐欣赏如何安排?喝完最后一道茶后静坐原位,演奏或歌唱的人看大家坐定,开始吹奏或演唱一段曲子,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五分钟。演奏或歌唱完毕,待乐音消失后,将自己使用过的杯子擦拭一下,收回自己的杯子,收拾茶具,结束茶会。这样的安排是将音乐欣赏视为品茗的一部份,所以前后不宜有鼓掌的动作。
茶会的种类是按茶会的目的而划分的,通常可以分为节日茶会、纪念茶会、喜庆茶会、研讨茶会、品赏茶会、艺术茶会、联谊茶会、交流茶会等。 1、节日茶会:以庆祝国定节日而举行的各种茶会,如国庆茶会、春节茶会(迎春茶会)等;另一种是中国传统节日的茶会,如中秋茶会、重阳茶会。 2、纪念茶会:为某项事件之纪念,如公司成立周年日、从教50周年纪念日等。 3、喜庆茶会:为某项事件之庆祝,如结婚时的喜庆茶会、生日时的寿诞茶会、添丁的满月茶会等。 4、研讨茶会:为某项学术之研讨,如弘扬国饮研讨茶会、茶与健康研讨茶会等。 5、品尝茶会:为某种或数种茶之品尝,如新春品茗会,×××名茶品尝会等。 6、艺术茶会:为某项相关艺术的共赏,如吟诗茶会、书法茶会、插花茶会等。 7、联谊茶会:为广交朋友或同窗聚会、如老三界知青联谊茶会、欧美日同学会联谊茶会等。 8、交流茶会:为切磋茶艺和推动茶文化发展等的经验交流,如中日韩茶文化交流茶会、国际茶文化交流茶会、国际西湖茶会等。
茶会的组织 根据茶会的种类,确定茶会的主题、规模、参加的对象、时间、地点、茶会的性质、形式及经费预算。 1、茶会的主题:要向邀请参加的对象说明为什么召开本次茶会,主题内容及茶程序。让每位来宾做到心中有数,事先均有准备。 2、茶会的规模:确定会议人数,一般小型茶会在6人以内;中型茶会为7--10人;大型茶会在30人以上。 3、参加的对象:确定以哪些人为主体,邀请哪些方面的有关人员参加,考虑到部分邀请人员可能因其他事不来,人数不易掌握,可先发预备通知,附回执,根据回执情况,若人数不足,可以电话通知一些就近人员参加。 4、时间:根据主题内容和程序预定茶会日期及具体时间,半日还是一日,还是连续数日。 5、茶会性质:是单纯的茶会,还是结合用餐的茶宴,还是配属的茶会,即在全部学术活动中或研讨会中的一项活动。 6、茶会形式:可分流水式、固定座席式、游园式、分组式和表演式、也可以选择几种相结合的形式。 7、茶会地点:根据以上确定结果,具体落实茶会地点,包括报到地点、用餐地点、茶会地点、茶会地点。发连续数日,还要安排住宿地点。有时虽只开一日,因有国外代表出席,仍要安排住宿。茶会地点可以选择室内、庭院、公园、游船、山野、郊外等。 8、费用预算:这是保证茶会进行的重要一项,应有预算,主办单位才能考虑到有否能力。另外,也要通知每位来宾是否收费,收费多少,这也是来宾参加与否所考虑的问题。 以上各方面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后,组委会要分工落实各项任务,可由组织联络组负责通知、收回执、邀请领导及有关人员、落实会议议程中的各个项目,包括论文的提交的提交形式和印刷等;可由会务组负责落实各种地点、布置会场、分发资料等;可由生活组负责报到接待、茶水供应和食宿安排;可由茶艺组负责茶艺表演和相关艺术表演。 茶会的准备 茶会地点确定之后,会场要作具休的布置,人员要事先进行培训,资料要提前准备。 1、横幅的设计。悬挂在会场的横幅,是点出茶会主题的重要直观物,故要精心设计,不同场合不同的词句,文字要简练,字体要美观大方。如:“95国际西湖茶会开幕式”、“95国际西湖茶会茶艺表演主会场”、“95国际西湖茶会学术报告会”、“95国际西湖茶会闭幕式”等。 2、场地布置。 ①座席布置:根据茶会形式而定。 流水席:适用于节日、纪念、喜庆、研讨、联谊等数种茶会,犹如自助餐的形式。在会场中可设名茶或新产品的展示台;分设几处泡茶台,根据所泡茶的种类相应风格的环境布置,供应与茶性相配的茶食。由泡茶小姐、先生作泡茶表演,并由宾客自拿一次性杯子和碟子到各泡茶台观看表演和品尝茶汤,并自取相应的茶食。为增加情趣,可安排室内音乐现场演奏,或播放轻音乐或民乐。在沿墙可散放一些椅子,让一些年老弱者小憩。这种形式,宾客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随时与自己想与之交谈的对象问候、询问、讨论、聊天。茶会有较大的灵活性,譬如结婚仪式后,新娘、新郎、伴娘、伴郎可泡茶招待亲友,敬公婆、敬长辈茶也可在这时进行。又如,可作为学术研讨会的休息场所,调节精神、增加知识、了解民族风情等。 固定席:适用于茶艺交流、名茶品尝和主题突出的节日、纪念、研讨、联谊等茶会。一般均为大型茶会,大家都坐下来,一起观看茶艺表演,仅少部分人能品尝表演者泡的茶,其他人均由专供茶水的服务员奉茶。这种座席设置,要根据邀请的宾客人数排放,要便于通行和观看。通常像一般戏院和会场的座席设置,即前端舞台上设置泡茶台和宾客代表席,由主宾客共同完成茶艺表演。另一种是没有舞台,在一室的一侧中心设立泡茶台,宾客席呈一字形,或呈U字形与泡茶台相对,宾客席中设一条通道或两条通道。
无我茶会的情趣 “当你寒冷的时候,茶会温暖你;当你酷热的时候,茶会沁凉你;当你沮丧的时候,茶会激励你;当你兴奋的时候,茶会镇静你。”茶能充实人生和光辉生命,所以台湾人士宣扬喝茶的好处时,曾创作:“饮茶歌”:晨起一杯茶,振精神,开思路;饭后一杯茶,清口腔,助消化;忙中一杯茶,止干渴,去烦躁;工余一杯茶,舒筋骨,除疲劳。
随着茶文化热的兴起,台湾茶俗更趋于广泛和深入:做一位会泡茶的太太,做一位会奉茶的丈夫,请给学生喝茶机会,让茶维护儿童健康,建立饮茶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连航空公司的飞机上也提供泡“工夫茶”的服务项目,用代表中国人的饮料——茶来招待旅客。旧的茶俗得到复兴,新的茶俗正在形成。
而且,台湾逐步开展了探讨茶文化的学术研究,开办了一批茶艺班、茶文化研习班,以及与茶艺相关的“文化教室”。在此基础上,还致力于新茶俗的探讨与推广。“无我茶会”正是这方面较为成功的例子。所谓“无我茶会”是大家都带茶具,一起泡茶一起喝茶的茶会形式,因为不分彼此,大家打成一片,所以称为“无我”,其具体做法是:来自各地的茶人聚集在一起,各自携带茶叶茶具,席地围坐成一圈,每人泡茶四杯,三杯奉给左边三位茶侣,一杯留给自己,这样每人都有四杯茶喝。“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不分彼此,天下一家”,无我茶会的精神是:座位由抽签决定,无尊卑之分。奉茶到左,饮茶自右,无报偿之心。超然接纳四分之茶,无好恶之心。尽力将茶泡好,以求精进之心。依计划行事,遵守公共约定,无需指挥,培养团体默契。
台湾陆羽茶艺中心的蔡荣章先生,曾谈到中日韩茶人参加的“慢亭无我茶会”的情趣:“喝了三道茶后,静静地坐着,微风吹过松林,偶尔夹杂着远处游客的叫声,这时扬琴与二胡演奏着一首‘春江花月夜’。我们与大地融为一体,异国友人虽然语言不通,但是我奉茶给您喝,您奉茶给他喝,并无妨碍;您喝着他的茶,我喝着您的茶,人们也融成了一体。”这种情趣不仅是一时一次的,而且是永久的、永存的。
无我茶会先是台湾陆羽茶艺中心的茶道老师们在内部举办,后来应用在对外公开场合,并邀请外来茶侣参加,到别的地方去举办。无我茶会有各种不同的主题,形成诸如亲子无我茶会、赏荷无我茶会、返朴归真无我茶会、佛堂无我茶会等。无我茶会原是一种茶艺方式,但随着传播的广泛和参与人员的众多,并且经常不断地在各种场合举行,正有意成为一种民众性的饮茶习俗。

- 9月15日“福泉山顶泡茶品茗欢 ...
- 2019年4月茶食面点系列(八 ...
- 3月31日春山纪之著名专家沈红 ...
- 2019年4月咖啡萃取与品鉴系 ...
- 2019年3月茶食面点系列(六 ...


- 春山纪与宁波慈舍美学民宿建立战 ...
- 春山纪与宁波第二空间建立战略合 ...
- 春山纪与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 ...
- 春山纪与奉化布袋茶厂茶叶专业合 ...
- 春山纪与宁波象山半岛仙茗茶业发 ...

- 8月4日洪塘消防中队体验活动圆 ...
- 7月1日走近天台县紫凝山九凝飞 ...
- 5月27日宁海一市摘枇杷感受农 ...
- 11月12日走近茶园了解制茶工 ...
- 10月1日奉化雨易山房茶文化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