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本质:一种生活方式的学习,研修与表达

                   初晓恒博士  国家高级茶艺师

学习茶艺前后很久一直困惑其本质与意义所在,只听过一些玄而又玄的较为神秘的回答,比如痴迷或养性,又或者是比较宽泛的茶文化,一直没有让自己很满意的答案。所以,在很长时间里一直不断地借各种机会去询问别人这个问题,同时自己也不断地思考和阅读来尽力解读其中的疑惑。通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以及马晓俐博士论文《多维视角下的英国茶文化研究》的研读,加上自己的经验感悟,认为:茶艺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学习、研修与表达。

1、人需要一种内心的支撑与研修方式:

1)于丹认为,谁都不愿过苦日子,但是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在她看来,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由此可见,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失业、婚变、朋友背叛、亲人离去等等这些事情,我们的内心实际上会经常出现复杂的状况,极大的影响我们看世界的角度及拓展世界的方式,甚至进程轨迹,以及结果,最终影响我们幸福的感觉。在我们不断向外拓展世界的时候,是需要内心状态作为依托的,我们需要一种方式去处理内心状况的波动,我们需要一种关照内心的方式,以及让内心成长的方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普通凡人,达到贤者状态过于高要求,但都有对幸福的渴望和追求,因此,人们需要在平凡生活中获得内心的恬淡和安宁实现方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们逐渐理解了无奈和命中注定,也体会了撕心裂肺的无言疼痛,以及不能自已夜深人静时的深深遗憾,最终领悟到能如何正视自己内心的挣扎与恐慌,以及落寞等,那是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以及发现独处的乐趣,善待自己与他人的温暖;来自于如同铃木大挫所表达的心灵的勇敢,以及从容、笃定的气势。我们最终也发现,内心的仁厚与坦率、勇敢会接受到意想不到的东西,有些甚至是直至我们心灵的感动。我们也最终感悟到,不同时代的变迁之下,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和品质大体是相同的,不同年代的人在某个年龄段会存在认同的契合点,生命饱满、充盈的品质有着新鲜的轮回。因此,我们需要适当引起别人共鸣和心灵感应品质的研修方式与内容。

2)于丹在分析中认为,孔子的一个观点是人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在快节奏和多选择,甚至在判断力不断地受到诱惑和干扰的年代,往往会忽视心灵的荒芜和无为的浪费自身生命能量,选择属于自己的最有价值的生活方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孔子的时代以及中国很多朝代,修身修德对于一个人在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修身与品位是一个人立足社会一个重要的方式。在物质极其丰富的今天,人类价值观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颠覆,我们更多患得患失,甚至失去了自身的判断力和慎独的精神。于是,我们在得到一些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失去内心的坚实,也不断地在丧失因为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和神圣感而带来的精神空虚与迷茫,甚至让自己曾经充满梦想和朝气的生活沦为平庸世俗,我们忘记幸福是一种创造,一种对信念的坚持,一种对信念的崇尚,而且更需要具有孔子所说的,不忧、不惑、不惧之下的执着努力,以及进取。因此,我们需要一个适当反思自己的宁静与平和、恬淡的环境与方式。

于丹还认为,孔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无知及其贫匮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真正快乐的力量,也就是来自心灵的富足,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理想的憧憬,也来自于通良朋益友间的切磋交流。对此,我认为当下也同样应是如此,这和社会物质状况没有必然关系,不同时代的物质呈现不具有可比性,物质满足永远占有人内心满足的某个百分比数值,因人而异,只是程度不同,但绝对都不会达到满分,而是应该与一个时代所崇尚的价值观有推动作用有直接作用,并且更和人的内心需求有很大互动关系,也是人类之所以不同动物界其他物种的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因素。当人类内心空乏到一定程度时,社会也必将会有回归的需求和思考,人离不开文化的熏陶与无形制约,文化是空气,文化是给养,文化的构成层次与内涵深度也给予了我们个体生命的呈现状态。因此,人的教养和对理想的坚定清晰追求,会让我们一生过得丰富而有意义。也由此可知:对于自己生命有所珍惜和珍爱的人一定是明智的人,而明智的人一定会有一个思考与磨练自己生活态度的方式。

于丹同时也告诉我们,对于一个人来说,选择的朋友所具有的生活方式和素养,也相当于是选择一个良性元素或惰性元素。另外,在这天地幽幽,物序流转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渺小、转瞬即逝的生命,我们需要有一种人生规划,而这种规划同时也是艰难的,它意味着舍弃,而我们的人生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和理想镌刻着自己的生命图案。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的内心愿望。你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哪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这会使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去自我,能够有担当,能够做到最好。在我看来,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适当恰当地做一些超乎功利内心认定的事情,也许也是生命的一种成熟表现和对人生价值的担当,对于个人内在生命厚度与丰度,外在个人魅力和吸引力等方面形成都有直接关系。因此,寻找一种能让自己学会适当置身事外,从烦乱中淡然拔脚抽身的研修方式,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3)于丹对成长的定义为:所谓成长是内心在历练中的逐渐强大,所谓人生的归位是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能量。在我们最初,心灵曾经都是敏感而单纯的,我们都曾经历过无忧无虑、天高云淡的童年,也度过充满朝气的红领巾和小红花美丽的少年时代,在转身青年和成年阶段,我们的心灵却在成长中一次次遭受着不期而至的冲击与恐惧,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社会越来越广阔,所接触到的人情世故也越来越多,再凭借以往单一的视角,单一的行为模式已经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局面,而家庭和社会也缺乏告诉我们与周遭建立网络的方式、心态与技巧,同时这个社会却越来越充满不安全感,我们更多的是防范和敌视,之后才是慢慢的靠近,与他人的疏离与隔阂使我们的心灵得不到足够的给养,我们的内心也逐渐的封闭与麻痹。于是,我们周遭出现了越来越多拒绝成长的“心理少年”,因为缺乏寻找内心能量摄取的方式与途径,内心能量不断地萎缩和动力不足,甚至丧失了生命方向和意义的探寻能力。我相信,古训中看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同样是重要的,因为它们同样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也了解了周遭生活态度与方式,构成了自身与外在世界的勾连,也同时构建了自己内心与外界的能量流动与转换,我们的生命因此得以成长。

由此我们也应该相信,人的内心强大和能量状况是有关的,而人的能量状况也与其周边摄取方式有关,只有归属经常良性互动的群体,人的能量才能守恒和增长。因此,我们需要某种方式与周围环境构建网络,并且学会不断地编织网络方式与技巧,从而确立自己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学会处理可能出现的编织问题,最终形成自己所向往的美丽人生图案。

2、人需要内心表达方式,从而形成自己与他人及外部环境的构建模式

马晓俐博士在对英国下午茶研究中指出,一场成功的下午茶,可以让人领略女主人电压的气质,出众的才艺,高超的社交能力。下午茶而培养了英国人所崇尚的绅士淑女丰度,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饮茶社交礼仪。在19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初,下午茶的饮用又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活动。最初只是在家中用高级、优雅的茶具来享用茶,后来渐渐地演变成招待友人欢聚的社交茶会,进而衍生出各种礼节,但现在形式已简化不少。虽然下午茶现在已经简化,但是茶正确的冲泡方式、喝茶的摆设以及优雅、丰盛的茶点,这三点这被视为吃茶的传统而继续流传下来。英国生活中的下午茶点与品茶园,是生活高度精致化的表现,具有明显的表演性,类似于中国和日本的茶道。

但对于英国下午茶来说,喝茶的文化意义也同样大于“生化“意义。品茶一不充饥,二不解渴,它是一种仪式,带有明显的审美性,表演、观看、品味、欣赏、陶醉在某种优雅的氛围之中,使人摆脱日常生活的烦恼,尤其是物质生活的烦恼。在下午茶点上或茶园中,人们不尽体会到文明的情趣,还体验到文明与自然的和谐,体验到本土与异域在时间与空间商的和谐。因此,茶会中茶逐渐失去用于解渴的饮料属性,转而成为一种社会社交物质和手段。因此,参加茶会的人并不太在意喝了多少茶,或什么种类的茶叶,只是充分享受茶会带给他们的这种氛围和机会。

茶会、茶舞会和花园茶会等是一种体面文雅的社交聚会,正是因为茶的存在和魅力,因此参加者都必须训练有素、不失典雅,以便尽情展示出色的社交风采。

由此可见,茶和茶桌也是建立起英国社会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开展交往的桥梁,是一种人们开展社交的正当而又典雅的方式,“英式下午茶”也就借此成为一种高贵、典雅生活方式的象征。从社会和文化角度看,下午茶既培养了英国人所崇尚的绅士淑女丰度,同时也是一个评判个人文化修养、家庭教养和研习社交礼节的场所。

从马晓俐博士研究结果看,英式下午茶体现了个人风格与逻辑方式,表达了个人的偏好与品位,构建了英国社会个体和群体之间互动方式,以及个人信息获取及内心学习模式的构建,同时也加深了整个社会的关联程度,降低了个人与社会的游离程度,整个社会主流方向清晰而具有效仿影响力,从而也推动了社会前行的方向和模式。

3茶艺本质:一种生活方式的学习、研修与表达

从上述分析整理中可以看出,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内心需要支撑与研修方式获取能量,茶艺是其中的一中,正如人的业余爱好一样,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而已,与钓鱼、种花插花、烹饪、下棋、书画、收藏、旅行等一样,具有异曲同工达到放松我们心灵获得人生启示功能,使我们的内心得到支撑和研修,也正如我们心里落寞时弹奏一曲钢琴曲可以舒缓我们的心灵,在我们寂寞时为自己泡一杯可口的香茗同样可以给予自己鼓励与欣赏。

茶艺体现出来的审美、历史文化信息、艺术品位、淡定具有节奏感的肢体语言、愉悦恬静的内心、体贴诚挚的温暖、快乐友善的分享、优雅合理的礼仪等,都是丰富、支撑与表达我们内心一种重要方式,并且它还包含了健康、便利可得要素。

同时,茶艺学习过程中操作方法的研习过程也是我们心里修炼的过程,刻板的一招一式对抗着我们内心的浮躁、忧虑;只有不断丰富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提升我们对当下的关注与喜悦,才能让整个冲泡过程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同时也最终升华了自己生活的视角。

生命本无意义,只有学会不断地赋予神圣感和使命感,我们的生活和生命才会焕发出美丽的光彩,也只有在交流与分享中,我们才会更感觉无限的生命源泉与动力,也只有在不断思绪纯净宁静的状态下,我们才会不断的关照我们的内心,明确我们前行的方向。

在风雨中我们学会奉茶给自己与他人,在劳顿中我们学会欣赏与品位茶的艺术美,在孤独中学会自己品味一杯茶,在内心冲撞中我们学会淡定超然的冲泡一杯茶,在落寞时我们学会与他人分享收藏的香茗,在流言蜚语中我们优雅地玩味一杯香茗,我想这也许是茶给予我们最好的人生帮助。

也许有很多人质疑学习茶艺的价值,我们的答案是:它是我们提高自身审美情趣品味、礼仪、交往技巧、获得友谊、拓展看世界视角以及摄取自身内在能量的一个重要方式,它具有一定无功利性的不可测量度,但对于追求内心丰盈的个体来说,它是一种便利而美好的方式。对于人们对它的偏爱程度,也因人而异,只是体现了人们希望从中获得的温暖与幸福设定值而已。人的品味和修养、见识也许改变不了我们的物质状况,但是可以树立我们自己的形象与风格,从而改善自身在群体中的地位,以及改善我们与周边环境的互动效果,它不是单纯有形物质所能达到的境界,最终提高我们综合幸福指数。

在一个明媚的日子里,三五个知心好友煮一壶好茶,吃一些可口的茶点,畅谈一些内心的感怀,听着清越的音乐,是一个美好的时刻。我想,中国古人尤其是文人雅士一定也是这样追求着内心的丰盈与快乐,在适当远离不得不为生存忙碌的方式之外,体味着人生的欢愉,并为此积蓄着能量和动力。由此可以推知,中国的士大夫和文人雅士也同英国民众一样,在茶会优美的环境氛围中,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以及完成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与构建,这也许也是全世界茶会本身所具有的普遍存在共性和不可取代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