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艺审美分析
初晓恒博士 国家高级茶艺师 很多人在心理会莫名的喜欢茶,大多是内心一种难以描述的美在作祟,但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美也道不明或各有各的说词,说白了,我猜想大概教育长久的渗透灌输的结果,我们经常被告知:茶是一种文化,一种雅俗共享的文化,一种审美。目前,也有一些文章在探讨茶美学及审美,但大体不够系统深入,很难从中进行思维互动和超越,很得益 1、茶艺至美要素: 茶艺的美是一种综合的美,融汇了诸如音乐、舞蹈、饮食、服饰、建筑、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的美学特征,又加以凝练和升华,形成一种宁静、典雅、平和的中国式古典美学,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其特征主要包括: (1)就茶本身而言:茶名、茶形、茶色、茶香、茶味的审美; (2)美的结构:形式美、动作美、结构美、环境美和神韵美; (3)茶艺之美在于“人、茶、水、器、境、艺”六要素之美的协调; 茶事活动中的审美是眼、耳、鼻、舌多感官参与,给人带来从物质到精神的多重体验,因此,品茶也可以使人感悟“味象”、“神遇”、“物化”三重审美境界。 上述方面也清晰地指出了茶艺创新,尤其是茶艺表演的创新路径和方式。 2、唐宋时代背景塑造、升华并确立了茶的审美情结 (1)喝茶兴起与繁荣的时代背景 ①“茶兴于唐,盛于宋”。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时期。茶文化的形成与唐代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 ②佛教的发展; ③诗风大盛; ④贡茶兴起; ⑤禁酒措施; 禁酒措施从不同层面对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促使唐代成为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代。至宋代,茶已成为“家不可一日无也”的日常饮品。饮茶之俗上下风行,茶文化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明代时涌现了大量茶叶专著,茶画、茶诗等茶文艺作品,饮茶方式也有新的发展,出现了“瀹饮法”,即用沸水直接冲泡,这种简便易行的饮茶方法在明末清初成为主流。清末时期,城市茶馆兴起,并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茶与曲艺、诗会、戏剧、灯谜等民间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虎啊”,“客来敬茶”也已成为寻常百姓的礼仪美德。 (2)诗词文化对茶文化审美的推动力 三国两晋时期,就有文人开始有意识地以茶入诗,杜育的《舛赋》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赋,《荈赋》开辟了将茶本体作为审美对象来描写的先河,对后世的茶文学创作颇有影响,随后茶诗词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不断问世。唐宋时期,茶叶经济的繁荣昌盛使中国茶文化步入了蔚为壮观、五彩斑斓的殿堂,亦迎来了茶诗词的空前盛世。 以茶相赠,以茶会友,以茶作诗,以茶咏志是唐宋时期很多文人热衷的雅事和追求的风尚。他们承继了魏晋名士探究生命真谛的心理积淀,再承载着盛世王朝带给他们的种种理想与愿望,在茶的“精行俭德”里找到了人格升华的精神需求,在他们笔下茶文化与诗文化完美契合,写下了茶文学史上光辉的篇章。文人雅士们评泉水、论器具,办茶会,行茶宴;把饮茶与吟诗有机联系起来,吟诗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茶道茶艺、茶性茶德、茶情茶谊、茶俗茶礼、茶事史诗等,同时对茶树生态环境、制茶技术、煮饮技艺、茗茶、贡茶、茶政和贸易等都有描写。据《中国茶文化经典》所选茶诗词统计,唐、五代148首,宋828首。宋代诗词人几乎都写过詠茶的诗词,如欧阳修、梅荛臣、苏轼等,黄庭坚、辛弃疾、李清照、吴文英、李白、杜甫、颜真卿、白居易、皎然、陆游、刘禹锡、范仲淹等,也有各具风格的茶诗词流传于世。 随着文人饮茶风尚的继续发展,茶逐渐形成具有独立品格与内涵的文人文化模式,茶与诗的关系也更加紧密而深广,茶与诗构成了诗与酒之外又一种特定创作形态。茶的特性、特质、特点进一步渗透到诗中,对诗体、诗材、构思、句法、诗味、意境等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使诗歌呈现出与唐以前不同的风貌,无庸置疑,唐宋茶诗词已成为我国古代茶文学创作史上的巅峰,反之也以诗化的美谱写出了灿烂的茶文化篇章。 英国安诺德曾说过:一时代最完美确切之解释,须向其时之诗中求之,因诗之物,乃人类心力之精华所构成也。由此可见,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中举世公认的最为灿烂辉煌的双子星,茶诗词升华了中国文人饮茶之习的趣味和品味,也体现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等审美理想的诗意情怀。同样,茶诗词在饮茶或茶宴中,也必将具有丰富的、意味深长、清新摇曳的精神画卷,从而也必将极大地推动了茶文化审美层次。 (3)唐宋著名文人诗词对茶文化审美范式形成 ①陆羽将茶事提升到精神层面 在陆羽之前,饮茶仅仅是为了治病或解渴,在此之后,饮茶则被上升为艺术或宗教,它是一种精益求精而又陶然忘我的修炼。从艺术角度上讲,饮茶和品茶的过程就像审美一样,它是一种摆脱世俗而又出神入化的境界。他认为天地间以日月云霞、山川草木最美,为人不要为功名所累,不要为世俗羁绊,以闲适的心态从一杯清茶中去品悟人生、体悟生活,让空灵平静的心境溶入大自然的日月云霞之中,去感受平淡之美、自然之美,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审美境界,从而获得精神上的真正快乐。 陆羽在《茶经》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以审美的态度来赏茶、艺茶、品茶,将茶事活动提升到了精神层面,可以视为茶美学确立的依据。 ②皎然在诗词中探索了“茶境”审美 皎然是诗僧,茶僧,同时还是一位文学理论家,在创作诗词时引禅入诗,引茶入诗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期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从理论上明确提出并探讨诗歌“意境”的概念。皎然茶诗创作时,十分重视对“茶境”的探索,包括“品茶环境”与“品饮心境、意境”,这种追求“茶境”的审美观对后继茶诗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境”有时虚,有时实,有时虚实结合,包括物境、心境、意境三种,层层递进,最终达到“忘忧”的茶道意境,可这种境界不是人人都可以体会到的。 皎然首次将品茶的境界提升到“道”,并以品茶意境为题材作诗;所提出的“茶道”是融儒、道、佛三家理念的“道”,升华了饮茶的意义,提高了品饮的境界,奠定了中国茶道美学的基础。 ③卢仝升华了茶的品饮境界 卢仝著名的《饮茶歌》对后世影响很大,在继承和推广陆羽和皎然思想的基础上,把茶提神醒脑、激发文思、净化灵魂,与天地宇宙交融,凝聚万象的功能之美渲染得酣畅淋漓,进一步传播了饮茶之风,同时也把饮茶的审美认识提升到一种出神入化的高度。 ④白居易推动了茶与酒在诗坛中并驾齐驱的局面 茶人爱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当时朝廷曾下禁酒令,长安酒贵,酒风有所减弱; 其次,中唐后贡茶兴起,《茶经》问世,饮茶之风已在文人生活中逐渐流行; 再次,饮茶不仅具有解渴清神的功效,更能怡情养性。 最后,诗人在仕途失意时,茶便成了慰籍悲苦,舒放性灵,坚守“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人生信条的伴侣,这也是唐宋大多数诗人爱茶的理由。 白居易经历仕途的坎坷,人生磨难之后,他通过饮茶、种茶让身心回归自然,从而在大自然中体验闲云野鹤般的怡然自得之乐,终于品味到“通达自由”才是人生的真谛。白居易的诗词约占唐诗的十分之一,居唐代诗人之冠,他丰富了茶的审美层面,并将饮茶的闲适自由之美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白居易的诗词特点往往能使之迅速在民间流传,他将茶大量引入诗词,使茶在文人心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转化,自其以后,茶诗词数量大为增加,掀起了茶诗词的创作高潮,最终使茶诗取得了与酒诗平分秋色的诗坛地位,他所体现的精神追求也是诸多文人通过茶净化思想,纯洁心灵的养生之道。 ⑤苏轼升华了茶文化的诗画意境 与唐代不同,宋代不是一个自由开放、情感四溢的时代,而是一个封闭保守、情感内敛的年代,在思想上,儒、道、佛相融合,并逐渐表现出以理学为主,以禅宗为盛的状况,因而不少诗人将这种思想引到茶诗中来,体现了离去盎然的风味,并将深刻的人生哲理蕴涵于品茶悟禅中。总的说来,宋时在唐人的基础上对茶之美有了更丰富的体察和更深入的探讨。 在茶美学史上,苏轼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是他在继承传统的茶审美思想基础上,又为茶的审美开辟了另一视角。他将书画、诗文的美学思想融入茶的审美中,使得茶之美更具有神韵,尤为突出的是他将“天工与清新”的诗画审美理论引入茶审美中,形成了以“清”为美的茶审美观;二是苏轼将进退自如,宠辱不惊,随遇而安的人生观融入茶中,将淡然的隐逸情怀寄寓于茶,使茶之美更为超然脱俗。 苏轼把封建社会中文人的两种处事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此种范式更适用于遭受坎坷的文人,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生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文人所希望做到的,苏轼审美茶的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突出的成就是将“天工与清新”等审美理论与茶及诗结合起来,将人格之美与茶品之美融合得天衣无缝,此可谓茶美学史上的又一亮点,后来的茶诗词中多有传承或模仿他的这种创作方法。 3、茶审美方法和层次 (1)审美方法 ①物我观照 即为比德方法; ②净静虚明 是以道家“虚静”达道,儒家以“虚静”修身,佛家以“虚静”修禅互为补充、互为完善的结果; ③妙悟自然 通过参禅达到本心清净、空灵清澈的精神境界; (2)品茶意境层次 ①有我有茶 就是茶人在品茶中观照人生,使茶成为主体的某种情趣衬托和思想载体。 ②茶我同一 就是在品味茶的境界中,在感官体验的基础上,展开心灵的感悟活动,从茶性中品味到人格与精神,心神与茶达到精神的沟通与契合,茶的精神即人的品德,人的精神也是茶的品德,从而达到茶我同一的审美境界; ③无我无茶 消除了现实主体与终极客体的界限,淡化了人生对空、色、生死等问题的困惑,这正式禅的宗教图式; 以上三种境界都是在把握茶道的内在精神本质中,寻找茶中的人生美,相互交错,又层层递进,从中体味生命真谛,将自我投放与宽广与浩淼的世界,忘我于虚空。 4、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推知,中国茶文化审美其实是诗画意境、禅宗思想、飘逸穿越时空的以及具有的生命美感和永恒的人文关怀的唐宋诗词,深深地描绘了美丽的茶艺画卷,使我们沉浸期中充满无限遐想。也可以这么认为,正是具有深厚美学意义和浪漫情怀,以及文采飞扬的唐宋诗词人的推动,才使喝茶成为一件审美的事情。 由此可见,缺乏了诗意的灵性、缺乏了诗意语言的现代,必将会降低饮茶所带来的美好与感怀;缺乏时尚的推崇,饮茶还缺乏不断创新的动力。 但是,人总是在不断追求美的,即使不再身边呈现,它也必将在我们的心理,正如夕阳西下时,不自觉流淌在心里的一首动听的歌。 中国茶艺必将闪耀着审美的追求,因为唐之风宋之雨,已经演变成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心灵最悠远的呼唤。 只有诗意的人才会追求诗意的饮茶之美,只有追求生命真谛和意义的人才会感怀茶文化的品味; 德国诗人、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了“诗意栖居”概念,他认为人性、生命的意义、灵魂的安顿、精神的寄遇和感情的拥有,是人的诗意栖居之所的核心。我想未来一定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首动听的歌——让生命留下美好的足迹,留在我们年老时慢慢躺在摇椅上微笑着追溯的日子里。 |

- 9月15日“福泉山顶泡茶品茗欢 ...
- 2019年4月茶食面点系列(八 ...
- 3月31日春山纪之著名专家沈红 ...
- 2019年4月咖啡萃取与品鉴系 ...
- 2019年3月茶食面点系列(六 ...


- 春山纪与宁波慈舍美学民宿建立战 ...
- 春山纪与宁波第二空间建立战略合 ...
- 春山纪与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 ...
- 春山纪与奉化布袋茶厂茶叶专业合 ...
- 春山纪与宁波象山半岛仙茗茶业发 ...

- 8月4日洪塘消防中队体验活动圆 ...
- 7月1日走近天台县紫凝山九凝飞 ...
- 5月27日宁海一市摘枇杷感受农 ...
- 11月12日走近茶园了解制茶工 ...
- 10月1日奉化雨易山房茶文化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