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纪德胜茶艺担任江北洪塘街道高级茶艺师培训班指导教师

       2018816日,宁波春山纪德胜茶艺教师团队很高兴受邀担任江北区洪塘街道高级茶艺师班指导教师,希望在我们教师团队指导下,爱茶习茶朋友能体悟到茶的芬芳以及茶文化给予我们日常平凡生活带来的喜乐,衷心感谢宁波人才培训中心、江北培训管理处以及洪塘街道给予我们的信任和大力支持!

通过多年茶艺培训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很多习茶者更多原因在泡茶学习中寻找到调整内心状态的方式,也就是说情绪调整问题是我们很多人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现在生活里,开始有更多朋友已经关注到这个问题,并愿意做出努力让自己的生命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社会现象。我们基本已经共识——情绪是指人有喜、怒、哀、乐、惧等心理体验,这种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并且情绪也具有肯定和否定的性质。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情绪分为以下六类:第一类是原始的基本情绪,往往具有高度的紧张性;第二类是与感觉刺激有关的情绪,如疼痛、厌恶、轻快等。第三类是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行为与各种标准的关系的知觉;第四类是与别人有关的情绪,常常会凝结成为持久的情绪倾向与态度,主要是爱与恨。第五类是与欣赏有关的情绪,如惊奇、敬畏、美感和幽默。第六类是根据所处状态来划分的情绪,如心境、激情和应激状态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获得平静而美好喜悦恬淡的内心充盈状态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我们很高兴茶文化在其中能很好帮助大家,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工作,这同时也对我们茶文化教师的能力和知识水准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茶道便是将饮茶提升到一个艺术的境界哲学美学综合,喝茶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解渴的方式,古人通过将中国传统的礼仪以茶为媒介,融入到饮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具有陶冶情操、去除杂念的作用。有人在研究中对此进行了很好的总结,也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他们认为:泡茶中提倡的“和”,既表示和谐的和,又表示和悦的和,它体现了支配茶道整个过程的精神。“和谐”注重形式方面,“和悦”则表示内在的感情,茶室里的气氛就是在这种“和”的精神下建立起来的。在茶事进行中有触觉上的和,嗅觉上的和,视觉上的和及听觉上的和,具体来说,一只好的茶碗不在于它的外形如何,而在于它的手感,客人拿起它时是否不觉得冰凉、扎手、太重或太轻。茶室里的香气味一定不能太强、太刺鼻,要轻柔地散漫在茶室内,窗子是分布在茶室内的和美之源,经白色宣纸过滤而透进茶室的光线总是轻柔的,诱人冥想。风从茶室外老松树的叶缝中吹过,与炉子上茶釜的煮水声音相附和,这和谐的环境之美与参与者和悦的人格之美奏出一曲和的美曲。在泡茶品茗中也主张用淡泊无为的心境,“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的清静本心去体验、了悟“我心即佛”的般若真谛,从而达到“佛我一如”的“和”境。茶道是禅宗自然观外化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调和人际关系“以心传心”的人工渠道,茶道所极力渲染的氛围。茶道营造了一种摒弃世人纷争追求平和、静谧的“和”境,其庭园设计、茶室布局、礼仪程序、礼节规范,都别具匠心地突出“和”的氛围,特别是温馨的茶室和茶席把人与人的距离凝缩到咫尺之间,更加突出了心心相印的情境,进而在泡茶品茗中也凸显了情感出于“本心”的流露而达到自然的、非理性的交融境界。禅宗认为人的一切杂念和欲望皆源自此二者,要想成佛,就必须去实现一种超越经验,即无意识的内心自悟。而这种超越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敬”,真正领悟了“敬”的禅意,才能“见能者近之,惊佩其才;见后于己者,则须鼎力协之”,点示出茶道与禅宗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敬”的意识。

  很期待在我们指导下所有的学员都能学有所成,在日常平凡的生活里,在一杯茶的芬芳里获得自身最美好的慰藉和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