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文山看教育的价值

从方文山看教育的价值

初晓恒 博士 

很偶然看到了一起访问方文山和周杰伦的访谈节目,让我从方文山的作词经历进一步思考了教育的价值。方文山并没有受过很多教育,可以说靠着一点编剧学习和自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在描述他的时候,更多地被冠以“周杰伦的最佳拍档,擅长拆解语言使用的惯性,重新浇灌文字重量,赋予其新的意义,纺织出新的质地,建构后现代新词风。其创作的词中充满强烈的画面感、浓郁的东方风,是华语歌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

从记事起,一心读书一直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目前我想,这可能与每个家庭观念有关。那个时候对于我来说,读书曾经是唯一的人生道路和目标,也许父母限定的人生行走方式,以及作为学校里乖学生和好学生的结果,看到的永远是成绩排在自己前面的同学的身影,所以眼里永远是那些用功读书、富有聪颖天分同学的人生。

步入社会很多年,总是有不断学习的欲望,偶然有一次听到别人说“教育是无用”的观点,非常吃惊,仿佛是颠覆了所有认知的世界,无法理解。记得几年前,刚刚做老师时,真的无法接受刚入校的大一学生满嘴“钱”字挂口,这个在我们作为学生时代难以启齿的字眼,在一个我认为应该一心扑在学业的孩子身上,却显得那么自然和理所应当。当问及他们的理想的时候,“当老板”成为大多数学生的理想,着实让我有些难以理解,那个时候看着他们真觉得是在误入歧途,如何赚钱,跟社会融合已经成为他们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上大学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他们期望获得的更多是一种体验。看着有时他们上课迷茫的样子,我可以感受他们内心的挣扎,他们希望在课本寻找赚钱的直接方式,但仿佛有一种落空的失落,于是有一段时间我也曾迷茫,教育到底应该给予孩子什么东西?课程本身的价值在哪里?我们曾经坚信的大学理念为什么没有得到孩子们的尊崇?

当今学生培养到底缺失一种什么精神和力量?

我迷惑了,因为我们这一代人从来没有质疑过,因为我们曾经千军万马为了进大学拼搏过,那是我们一生的理想,进入大学那是我们一生的骄傲岁月。我们现在的学生越发的脆弱,越发的需要安慰,也越发的自我。

在充满浓厚商业气息的江浙待久了,对这种观点倒也能接受了,更多地是源于对生活考虑。在我们时代,也许读书改变命运具有更深刻的含义,现在每个人的人生选择都很多,读书不是每个人步入社会的唯一选择或最佳选择,也许是社会的进步。有时我也常想,如果不把很多精力用在学业上,是否可以选择其他的职业和生活方式?这样的人生是我所期望的吗?

在很多人眼里,也许现在读书也并不代表步入社会的“成功”或生活事业的如意,追求自己想得的也许更实用或切合实际。学习的内容与方式,以及修养、教育背景、品味、思想和内心价值,在被人们重新审视和衡量过程中,在时代变迁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方文山本人在访谈中,也谈到了小的时候无意识接受中国诗词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价值,以及文化给予他的给养,也谈到编剧学习时一些技巧方式给予他的启发。听完后,我颇受开导,其实我们的教育可以给予学生直接的工作手段和方法,甚至是赚钱方式,但更多的是依赖学生消化、吸收、领悟,然后创新性的应用知识,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或做事方式。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甚至创造能力,但这些有时候并不是直白简单地摆放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思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获得的。其实教育本身并不是简单地把人类培养成为实用的工具,需要仰望星空的人,需要信步闲庭,孤独思考的人,他们的思考和探究将改变人类的进程;也可以通过改变思维方式、重组思维方式来获得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从而获得较大范围和程度的认可与接纳,至少教育能让我们理解生活的含义和价值,让我们获得幸福生活的积极心态。

现在我想,看待教育实际上也需要看待的角度和心态,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不是狭窄的人生制约,教育也不是单纯的赚钱手段,我们应该有一个更积极和客观的态度看待教育。最好的教育是,当我们走进的时候,将获得心灵的解放,获得自由的力量,获得思维的洗练,获得自我的喜悦,以及和社会相融合的心态与方式,同时也获得生存能力;当我们走出的时候,它已经与我们的生命相融合,超越了我们已有的思维模式,获得了思考和判断的基准和范式,让我们更成熟和自信,同时也获得了对知识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驾驭能力,让我们在梦想的道路上插上美丽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