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贺位斌分享——茶:用吃货的心吃茶去

 

    20161029日下午,培训点学员贺位斌与大家一同分享了她对普洱茶的热爱,为大家讲述了她去云南巴达山考察的心得与体悟。位斌毕业于云南财经大学人力资源专业,现在也从事于人力资源工作。在云南读书4年,大街小巷茶店里的普洱茶已经深深印在脑海里,即使毕业多年,美丽的彩云之南已经成为生命里一个重要的驿站,常常在不经意间闯进心田,就这样每天工作闲暇时能喝上一口浓醇陈香的普洱便是无限的幸福,普洱茶也不可自拔地融入为身心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利用空闲时间也总是向往回到云南,这一次她来到了普洱茶一个重要产区——巴达山贺松大黑山,去寻找普洱茶的足迹,也想亲眼看看曾经1800多年那棵普洱古树生长的环境。

    听着位斌生动地讲述,我也不禁思绪被带到那个充满油画色彩的云南,那个绚烂而多元文化共存,并且也同样深藏在我内心深处恍似故乡的云南。同时,也让我想起曾经看到的一篇文章《你为什么不高兴》中的一段话:我们可能没有创造美的能力,但对于大自然创造的美,我们是否去欣赏了呢?我们似乎总是脚步匆匆,对自然美、艺术美、心灵美、生活美、创造美,我们常常视而不见,浑然不觉。如果我们能为了欣赏路边的美丽花朵儿停一下匆忙的脚步,因为叶子随风摇曳飘落的美态而心头柔然,看到小孩纯真无邪的笑脸而心生喜悦……那么,我们能感受到快乐的时刻将会很多很多。中国人似乎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缺乏生活的热情与娱乐,生活通常是按部就班,或也可称为单调与规律。因为人不是灰色的蚂蚁,人生过分的单调和规律也必将会使人失去快乐。中国人也无时无刻不在焦虑之中,只有无忧无虑的人才会快乐,如果一个人总在忧虑,那么他将哪有时间去快乐呢?另外,中国文化一向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责任又总会或多或少地赋予到中国人的身上,也最终形成自身难以承受的压力,而在这种重压之下,他们忙得几乎没有时间去缓解这些压力,日积月累,这些压力带给中国人的不仅仅是不快乐,甚至伤及他们的健康。同样,也必将会导致的一个结果是——不敢坚持做自己,对于一个人而言,那这自然也很难真正快乐,甚至于会导致心灵封闭,进而出现只是热衷于眼前繁华的物质世界,疲于奔命于琐碎的日常生活的现象。而事实告诉我们,只要能打开心灵,人才总是可以发现使自己快乐的东西啊。

    作为一个有着12年大学教龄的我来说,也常常看到很多不快乐或各种心灵问题的学生,分析下来大多与家庭与父母生活态度与方式,以及教育与亲子状况有关,看到这些不快乐甚至出现种种精神状况的孩子,作为教师的我还是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怜惜。我常常想,身为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一个身份,也需要很好心灵建设才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父母,只有一个心灵快乐而健康的父母,才可以培育一个快乐而积极向上的孩子。因此,我对上述观点也颇为赞同与共鸣。

    听到位斌的讲述与快乐的爱茶生活状态,我也再次明白为什么当下那么多人开始喜欢习茶,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积极寻求快乐充实的人生,我们都在努力地找寻一个充满诗意的精神栖息地,并不断构建一个能赋予自己生活意义与色彩的人生旅程。由此,我也再次明白杨绛先生所说的那句必将传送千古的名句: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再次感谢我们所有认真而努力的学员,他们的参与分享让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而精彩。